目前分類:【我看oo問題】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到底死刑是否廢除?到底核四要不要再蓋?

生態保育該如何取捨? 代理孕母的相關問題?

在我看oo問題當中,優秀的同學們 在深思熟慮後

都寫下了自己的意見! 歡迎大家一起來欣賞這些佳文吧!!

 生命科學院 余淑瑛老師              曾俊賢 林姿伶 嚴佳靖

管理學院 吳盈靜老師                  王苡暄 趙家君 胡孝卉

人文藝術學院 康世昌老師            劉凱莉 張嘉瑜 賴思瑋

農學院 郭娟玉老師                     許雅雯 林子甄 李怡蓓

理工學院 陳政彥老師                  洪聖翔 郭沛儒 林志樺

師範學院 楊憶慈老師                  林雅筑 蔡宜庭 徐敏嘉

師範學院 蔡忠道老師 (分組討論)   林家盈等人 陳采瑜等人

農學院 鄭月梅 老師                     林晏廷 黃筱涵 蔡賢靜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新聞報導問題的態度與想法

生機一甲  1012970 林晏廷

        在台灣能透過許多管道來得知最新的新聞消息,每天不同電視台播報他們的獨家新聞,但從什麼時候開始都播報著重覆的新聞,而且可以連續播報好幾天,「新聞」都變成是回顧歷史事件。雖然有些議題需要人們多多思考、反省,但同一個新聞播了一個月或二個月,難道真的沒有其他更重要的事嗎?從何時開始新聞也變成挖掘八卦的節目,而記者問問題的方式怎麼會這麼膚淺,這些我們需要好好思考。

        對新聞所報導的事件我不會馬上就信以為真,沒有經過證實道聽塗說對真實發生的事完全沒有幫助,反而會模糊大家的焦點。被新聞報導的事件應該先求證後才能播給大眾知道並不是一聽到馬上就播報,這樣已經不叫新聞而是道聽塗說。可以不用每天都有新聞但只需要有最正確的事件報導,不需要同一件新聞早、中、晚都要各播一次,只要讓大眾了解事情的真相就可以了。

        一件重要的事需快速傳播給大家知道這才有了專門播報新聞的人,可是能播有正確訊息的新聞雖然不算少但也不多,放眼望去都是報導個人私事而國家大事都被丟在一旁,最有印象的是南北韓情勢緊張然而我國新聞播的卻是南韓人魚線明星,除了感嘆也不知該如何形容,現今因為網路發達可以透過國外網站來了解國際事件,不需要等待慢半拍的新聞來播報,或許因為如此才會播報那些八卦,不過如此的惡性循環也只會使新聞真實、可信度下降!

        因為資訊傳播快速且方便得知,人們不須守在電視前才能得知新聞,也因如此我們能夠多多利用不同管道來確認事件的真實性,新聞中或許有很多不確定的消息來源,我們要能張大眼睛、明辨是非不道聽塗說,才能了解真實發生的事件而不是相信別人所杜撰出來的精采故事。

 

總評:雖然網路新聞傳播很快,但是電視新聞還是不要一直抄網路新聞比較好,否則失去一個媒體存在意義。文章寫得很棒喔!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組討論:核能

組員:林家盈、何可心、黃齡慧、林淑華、林于禎、潘安妮、劉黃佩姍、張月嬅

 

一、贊成核能

1、從環境方面來看核能的廢棄物(僅一罐可樂大小),而目前以煤炭為主的發電,造成數十億噸二氧化碳排放,也造成溫室效應。

2、使用核能較經濟,佔地小、發電量大,而風力、太陽能不經濟的原因,在於規模過大,且產生的電量仍不太足夠。

3、核能供應的電力穩定,可一直持續,不需受限於外在因素,例如:風、太陽能。

4、運用裁武的核彈頭(少量)便可產生大量的電,不必再自行生產濃縮鈾。

5、尚未發現比核能更加的供電來源(綜合考量之下)。

 

二、反對核能

1、核武易擴張,死亡率、危險性提高。

2、實質上排放更多CO2,因為核能廠花更多時間建設,還是得需要原先的能源

  (例如:煤)來供電,碳排放量依然高,空氣污染更嚴重,溫室效應使冰山融

   化,機會成本也是相對更高。

3、核能廠佔地面積大,但風力發電事實上所佔空間小,周遭仍可發展成農地、

   牧地等,且只佔地1%,卻可供應全球50%的電。核能廠所需緩衝區、鈾礦開

   採地。

4、使用合併環保發電等於使用一間核能發電廠。

三、我們的意見

林家盈:我反對使用核能發電。影片中正方提出的觀點有些我不是很贊同。例如:廢棄物小,雖然核廢料的體積只要一個可樂罐就可以裝滿,看似不會造成環境污染,但事實上它是對土地及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威脅性的。即使埋藏在地底也難保它有一天會外洩的可能性,如果真的發生外洩,到時候也後悔莫急了。再來,還有一個觀點是世界會更和平,我想這應該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各國都擁有核能發電的技術,我們是否真的能確定國家政府不會拿來發展核武?不用拿來做其他用途,影響世界情勢?這是有待商榷的問題。人們經歷過了那麼多次天災所造成的破壞,應該也要體悟到:人定勝天是不可能的事。有句話說:天然的最好,那些風力、太陽能其實就是我們最好的資源,我們應該善加利用並讓我們的環境更美好。

黃齡慧:我反對核能,說服我的論點是在於建造核能廠所需的漫長時間,仍會造成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再加上實際所需的佔地面積,包括發電廠、緩衝區和鈾礦開採地,比起風力發電(周遭仍可以發展牧場、農地和遊憩場所等)要好得多。最重要的是,核能造成的風險及危險性都遠比其他發電還要高出許多,尤其核武發展,我們不能完全保證未來是否有人會使用,一旦使用,後果絕對不堪設想。此外,若是天災使核能廠的輻射外洩,將會汙染周遭的生態環資源並延續好幾萬年,如:蘇聯車諾比事件、311日本福島核災等皆可證實。產生的核廢料也是個問題,長期性的累積,也會對生態造成威脅,甚至是人體的健康。儘管再生資源發電是不穩定的,但合併運用依然是可以穩定供電,我也相信憑著科技的快速進展,令人驚訝的再生能源科技將會出現。人們要的是一個純淨、安全的未來家園,而非一個不確定的核能時代。

(何可心、張月嬅、劉黃佩姍、林淑華、林于禎、潘安妮等人請參見其電子檔)

--------------------------------------------------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護士荒的問題〉

教育一甲 1013616 林雅筑

  記得前陣子在新聞上看到一個怵目驚心的畫面:值班的護士吊著點滴撐著上班,滿臉倦容又透著無奈。這幕打破了我長久以來,總認為護士神聖崇高的迷思,也促使我正是台灣愈趨嚴重的「護士荒」議題。

  約莫四個月前,我因開刀住院,看見護士們總是忙著發藥、打針,幫病人量體溫、血壓,即使到了下班時間,仍得完成護理紀錄和交接班。有次媽媽打趣地對替我換藥的護士說:「現在很多人都煩惱沒工作,你們都不用擔心,從護校畢業後,考到證照就能有穩定的職業,真令人羨慕。」然而那位護士苦笑答道:「雖然不用擔心失業,可是工作時間長,薪資又不高,實在很辛苦。」又有一次,已經超過吃藥時間,卻遲遲未見到護士,媽媽就去催促,而護士則說:她要照顧的病人很多,有些臨時的狀況要楚哩,所以無法按時送藥。在住院期間,我總看著護士們分身乏術的身影,無法理解為何年年爆滿的護校名額,卻對應著醫院裡人手不足的窘境?

  後來看了網路上許多護理人員寫的文章和報導,再回想我住院期間的見聞,對「護士荒」現象有更深入的了解。雖然工時長,卻沒有額外的加班費,有些醫院為節省成本,甚至遇缺額也不新進人員,不僅待遇差、福利沒保障,護士們常過勞工作,健康也亮起紅燈。而壓力大也是造成此現象的重要原因。當護士和病人的比例相差懸殊,當法律要求護士要有足夠的研習時數,否則執照到期就無法繼續工作,當高層主管蔑視護士的權益,當病人家屬對他們頤指氣使,當整個醫療體系不再對她有善,白衣天使們開始出走……

  我想每位護士一定都懷有相當的熱忱和使命,才會走上護理這條路,然而職場的現實令他們卻步,我認為要解決護士荒的問題,要先改善整個大環境。政府需要撥出經費,使薪資和工時達到平衡,並立定完善的法規,保障護士的權益和福利。另外可以開放一些不需要專業知識的工作,給助理人員幫忙,如:換床單、餵食等。而最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尊重。學習將心比心,以及時時懷有感恩的心,會使白衣天使們感受到人情的溫暖。

  護士,是個燃燒自己、照顧別人的職業。護士荒的窘況,也有賴人們使用同理心來改善。尊重每一位南丁格爾的化身,將使醫療體系更充滿光輝,而這份福報,也許有天會回饋在我們身上,就如同諺語所言:灑香水給別人,自己也會沾上幾滴!

 

教學助理總評:

  藉由生活中經歷、萌發的社會問題,有著細膩的觀察力,末段的抒發具有畫龍點睛之效,為具體的分析論述融至抽象的意義,讓「護士荒」的問題更顯深刻也更值得我們深思。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台灣貧富不均問題

土木一甲  1012882 洪聖翔

        小時候我有一個朋友,家裡非常有錢,拿的手機一定都是最好的,玩的電動也都是最新的,吃的早餐、東西也都是不便宜的,這讓我非常羨慕他,每次和他借玩具來玩,享受他好吃的食物,享受有錢人般的生活。

        到了高中,我認識了一個讓我非常敬佩的人,從高一開始他就非常努力讀書,名次不是校排名第一,就是校排名前三,每到了中午時刻,他總是默默的把大家吃剩的飯、菜打包回家,給他沒辦法工作的媽媽當晚餐吃,每到了學期末,他總是會低聲下氣去詢問每個人是否有不要的書,好讓他可以拿去舊書攤賣,賺取學雜費,每到假日他總是一個人坐車到火車站,去找打工,最後他考上了台灣大學藥學系,這真的讓我非常佩服。

        我覺得大家明明就都活在台灣的這片小島上,但卻有如此大的貧富差距,這讓我覺得有一點點的不公平,目前台灣貧富差距惡化速度相當驚人,有錢的人真的太有錢,窮的人真的愈來愈窮,我認為台灣政府應該制定一些政策來減緩貧富差距,身為金字塔底端的人們也要努力向上,不能當社會的米蟲,靠社會來養。

        研究報告顯示,二零一二年所得最高二十%及最低二十%家庭,貧富差距六點一九倍,這個數據真的有點驚人,金字塔頂端的人工作一年所得到的薪資是底端的人工作六年多所得到的薪資,這樣的經濟能力真的差很多。

 

總評:藉由身旁的實例來探討貧富不均的問題,具有創意。立論清楚,但反思及解決方法可以多多抒發。

--------------------------------------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新聞自由的問題〉

動物科學系 1012326 許雅雯

  何謂自由?在受過限制後,我們對自由的渴望和要求與日俱增。試以「新聞自由」來說,在民國七十六年解嚴,新聞、大眾媒體蓬勃發展,但當大眾快速地習慣新聞自由的便利後,慾求的滾輪卻越滾越大,腥羶血辣的報導紛紛既出,在這樣媒體失衡的情況下,自由的代價是否應該以人民選擇的權利來換取。

  「自由,一直以來都是人們追求的精神指標,但倘若自由是建立在沒有約束的行為上,自由何嘗不只是成為一直變相傾壓的權力巨獸?」身為一個新聞媒體工作者,每天所關心的不是國際要事至生活民生相關消息,而是汲汲營營的關注於火辣腥羶的社會議題,用挑動的標題來分隔族群,興起暴戾的社會情緒。以最近發生的高捷女孩事件來看,我想或許這件事不符合社會道德,但倘若客觀描述的筆觸筆鋒一轉,轉變成攻擊性的批判語氣以滿足大眾口味,而造成一個年輕女孩心裡永遠抹滅不掉的陰影,這樣的自由其實是一把隱形的刀,刺入鎂光燈下的那些受害者。

  「相當的自由,就該賦予對的責任」,對於新聞媒體的播放權,我們都沒有選擇的權力,但是對於過度膨脹的權力結構,卻無須背負著其相對應負的責任,昔日得我們爭取著自由的權力,而今日的我們要求權力的平衡,沒有一個人需要被以放大鏡審查,承受大眾的壓力,更何況是平凡大眾。

  「把格局放大,促使自己拉高談吐與回應的氣度」,把自己想得大,就不會只想弄一些小奸小惡的小動作,責任也就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形成的,願我們可以在自由中找到責任,新聞媒體工作者可以在責任中找到和平。

 

教學評量總評:

  無論是現今的媒體或群眾,都應對現在的媒體亂象負責。是民眾放任媒體的亂,是媒體滋養了觀眾的胃,誰都該為此負責並監督,而不是以亂治亂。非常喜歡「相當的自由,就該賦予相對的責任。」這句話,貫穿了全文不失為一句佳言。

---------------------------------------------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年老長輩的問題〉

外語一甲 1014067 劉凱莉

  從嬰兒時期,父母給予的呵護並不少。直至父母離開後,已是改朝換代的年帶了。年老的自己無法像當年還可行動自如,很多時後需要孩子甚至是孫子的協助方可完成某件易如反掌之事。

  自古養兒防老的觀念漸漸潛移默化,現今的人們不再指望能依靠孩子過下輩子,而是在自己還有經濟能力的時候多存些養老金,下輩子變不愁錢過日子。

  每當看見老公公婆婆辛苦地在街上賣各式各樣的產品時,心中總會產生憐憫,接著就會推想到他們的子女為何忍心讓年長的父母在外拋頭露面。假設三種情況:一為子女不照顧父母,父母靠自己賺錢;二為父母靠賣東西來打發時間;三為兒女反對,可是父母依然堅持。

  另一方面,若父母的健康狀況不佳,亦可能產生一些問題。第一,兒女不願輪流照顧長輩,而將他們送至養老院;第二,兒女有自己的家庭,無法時常陪父母;第三,兒女將父母視為包袱,沒人想背起這個重擔。

  這社會議題存在了許久,亦找不到完美的解決方案。良心問題使終是禍根,若飲水思源的觀念無法灌入,那問題依舊存在。

  我覺得學校的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亦不可少。老師、父母都應給予孩子一個好榜樣,尊重彼此存在的價值。若還看見父母疼愛公公婆婆的話,那他們才會耳濡目染,才會學習孝順。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萬惡根源皆從教育,但治惡的方法亦是教育。成也教育,敗也教育。身為父母的應該以身作則,身教的效果遠比言教來的好。

 

教學助理總評:

  從老人家的看護問題延伸到教育上,凱力有經過深度的思考,很棒!內容條列出各層面的問題並提供了解決辦法;我想進入老年化社會,這個議題是十分重要的,期許我們都能一直保有飲水思源的孝心,讓長輩能安然度過晚年。

---------------------------------------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死刑問題

 1014791 王苡暄

        有一報導指出韓國在199712月後已有11年沒有執行死刑,但比起執行死刑時期,不執行死刑以後,殺人犯卻增加了32%,據資料顯示,在有執行死刑期間,平均每年有607人因犯殺人罪而被起訴,但在沒有執行死刑期間,平均每年有800人因殺人罪被移交給法庭,殺人嫌疑犯增加了32%。在1997年以前,因殺人罪被起訴的罪犯嫌疑人一年不超過700人,但在1998年後,每年都在700人以上。便有批評指出:可以認為,因為不執行死刑,法律和原則被輕視,故而殺人犯大幅增加。

        對於反對廢除死刑的一方來說,死刑是為了少數極端而設計,其意義不是報復手段,而是讓犯人誠實面對所犯惡行的方式,許多檢警、法界、立委也多表反對,並認為對目前社會而且若被判到死刑這重罪是相當不容易的,通常都是罪有應得,且蒐證過程也會相當嚴謹,其實可以不用擔心是否誤判。

        對於支持廢除死刑的一方來說,把生命權看至最高,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生命權,即便是審判者也不能,認為保護善良的人還有其他更積極的作為或替代配套,而不是消極的讓罪犯者付出代價。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反對廢除死刑,一個犯罪者一定是犯下了惡大重罪才會被宣判到死刑這一步,難不成只是一個搶劫犯初次犯罪就會有如此罪名嗎?而且既然為了人權就必須考慮人性,只從冰冷的理論架構來維護人權是很矛盾的,因為人性是無法量化的,犯罪者是否曾想過,當他們傷害了被害人不就也是侵犯了他們的生命權嗎?當面臨自身的生命權也遭受侵犯時卻不斷的要求訴訟,對於那些被自己所殺害的人公平嗎?當自己從未給過受害者機會而殺害他人,那自身還有什麼資格要求大眾給予改過的機會,如果想當好人,何必等到被判死刑才當,想改過向上為何不在殺人前改過呢?當罪犯行為和罪犯的人格已經到了必須永久隔離的階段,以死刑作為永久隔離之手段有其必要性。

        有些廢死人士主張死刑判決的上訴成本太沉重,卻忽視終身監禁的食宿、戒護、管理來說之成本更在訴訟成本之上,且必須由全體國家納稅人負擔,還有反死刑人士對於死刑判決的百般阻撓,不管是重複的支援慫恿上訴,或是被迫互踢皮球,都是死刑耗費資源的原因。

         死刑的判定是可以非常謹慎的,例如僅有罪證確鑿的殺人行為並不會被判死刑,還要符合型為凶殘等條件,且有多層程序可平反。規定只要有冤獄可能就不得判死刑是應該的,但當達成此條件時,以微乎其微的冤獄可能性否定死刑並不合理。冤獄問題應從司法警政體制進行修正,以廢除死刑減少冤獄不但不合邏輯且緣木求魚,若司法警政機關不願意改進並重罰故意製造冤獄者,只以廢除死刑來應付人民不滿,無法減少人民無辜被關的機率及恐懼感。

        犯下重大罪以致需被判至死刑者,都是罪有應得,雖會產生同情心,但若你是被害者或被害者家屬,你就能了解那是件多痛的事情,所以我支持反對廢除死刑。

 

總評:舉國外的數據來引起下文,是非常不錯的開頭方式,但若能查到台灣的統計數據,相信會更貼近我們的生活,並使你的文章更有說服力;全文語句流暢,針對廢除死刑與否從成本面及人性面等反覆進行思考,論述有條有理,不失為一篇佳作。

------------------------------------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安樂死的問題〉

生化一甲 1013498 曾俊賢

  我國安樂死是否合法化,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話題,因為這牽涉到社會的觀感以及對生命的看法不同,所以遲遲沒有一個好的定論。

  安樂死的核心思想在於人類除了主張生存權的權利之外,還要有主張生命權的權利,其執行方法為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考慮成熟後,自願提出結束生命的書面請求,主治醫生向患者詳細陳述實際病情和後果預測,並由另一名醫生協助診斷和確診,最後實施「安樂死」。正方認為對施救無望而又忍受病痛煎熬的病人施予安樂死,對病人本身是種解脫,對病人家屬是種寬慰。此外身患不治之症的患者用掉許多醫療資源,倘若能把這些醫療資源用在有挽救價值的病人身上,豈不是更好?而且患病的病人家屬所承受的金錢與精神上的壓力是我們無法想像的,而且讓病人從痛苦的折磨中解救出來,這說不定才是最好的挽救辦法。反方則是認為安樂死是一種合情合理的謀殺,生命可貴,任何人應無法隨意左右生命的長短,而醫生的使命就是救人,然而安樂死卻讓醫生成為「殺手」,這種行為違背他的職責而且這對生命是種褻瀆,所以不應執行安樂死。

  我覺得正反方背後都有其值得支持的論點,最關鍵的地方是對生命的看法不同。反對派總是認為安樂死是不尊重生命權,安樂死合法化是對生命權的濫用。其實不然,生命的真正價值在於其本身活得有意義,而不是一個人的生命長短,延長一個受病痛糾纏與折磨的患者生命,只是增加痛苦罷了!

  人類的生活對宇宙而言,是那麼稍縱即是不留痕跡的,就如同「船過水無痕」,在廣大浩瀚的水面只能引起細微的水波。然而在這些水波之中,有些卻能與岩石拍打,激盪出漂亮又絢麗的漣漪,使它的人生更加精彩。人的生命亦是如此,我們的人生像水波一樣短暫,但我們有能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多采多姿,更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色彩。因此,生命的長短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上帝賦予我們智慧,要如何加深它的深度,加寬它的廣度,才是我們面對生命應有的態度。

  我支持正方的看法,安樂死在我國應合法化。目前有待改善的地方是人民的觀念以及監督醫生的責任。現在大多數民眾接受傳統思維影響,認為「死」是種禁忌,有些人根本不願談論這類話題。因此宣傳再加上時間的磨合是必要的。另外醫生的專業度必須提升,才能精確的判斷是否實施安樂死,如果醫生誤判,那麼醫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殺手了。為了避免,專業的訓練是不可或缺的。

 

教學助理總評:

  從第二段豐富的內容,可看出做了許多功課,而你對生命的看法又是如此的正向、透徹,這是此篇文章最動人的所在──生命價值的重視。然而第二段篇幅稍嫌冗長,宜分開論述較清晰,此外還有一些行文、承接、轉折的小問題,多注意邏輯、流暢即可。

--------------------------------------------------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