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孟嘗君傳               王安石[1]

【選文】 

世皆稱孟嘗君[2]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於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3]雞鳴狗盜[4]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5]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6]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作者與賞析】

王安石(西元1021-1086年),字介甫,晚號半山,諡文,曾封舒國公,後改為荊國公,故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臨川縣。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

王安石在宋神宗時被重用,擔任8年宰相,積極推行新法,欲救北宋之積弱;然因改革太急、用人失當、剛愎自用,加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反對,以致於改革失敗。

王安石散文擅長於論說文與記敘文,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此外,也工詩能詞,今傳世有《臨川先生文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等。

    孟嘗君,戰國人,姓田名文,其父田嬰曾任齊國宰相,被封於薛。田嬰死後,孟嘗君繼承父親爵位封地,做了薛公。曾任齊國宰相,與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楚國春申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

    根據《史記.孟嘗君列傳》的敘述:

孟嘗君在薛,招致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皆歸孟嘗君。孟嘗君捨業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孟嘗君待客坐語,而屏風後常有侍史,主記君所與客語,問親戚居處。客去,孟嘗君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孟嘗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飯不等,輟食辭去。孟嘗君起,自持其飯比之。客慙,自剄。士以此多歸孟嘗君。孟嘗君客無所擇,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為孟嘗君親己。

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於齊,以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將入秦,賓客莫欲其行,諫,不聽。蘇代謂曰:「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木禺人曰:『天雨,子將敗矣。』土禺人曰:『我生於土,敗則歸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國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還,君得無為土禺人所笑乎?」孟嘗君乃止。

齊湣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謀欲殺之。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願得君狐白裘。」此時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為狗,以入秦宮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傳出。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後孟嘗君出,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後,客皆服。

太史公記敘孟嘗君的事蹟不少,但是王安石針對以上這件事情,抒發個人意見,主題集中、議論深入。

    第一段有三句,分別是:「能得士」、「士歸之」、「賴其力以脫秦」。這三句是一般人在讀完〈孟嘗君列傳〉之後的感想、看法。

    第二段也有三句,分別是:「嗟乎」至「豈足以言得士」。本段很確定的說,孟嘗君養了一些鳴狗盜之徒,所以孟嘗君也只不過是雞鳴狗盜的頭目而已。

    第三段有五句,由「不然」開始,至「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此段發人深省,因為只要一位真正的「士」,是可以令齊國稱霸天下的,但是如果只收養一堆不是「士」的人,卻僅能免於一死,逃出秦國,而無法君臨天下。

    最後一段有兩句,分別是:「雞鳴狗盜出其門」,所以「真正之士不至」。如此看來,孟嘗君不僅不得士,甚至於是失士了。

    本文的重點,除了王安石讀書之後的心得感想,並駁斥前人的說法之外,其重點乃在「士」。此處的「士」,可以由兩個角度來看,分別是「想得真正的士」,與「真正的士想被重用」。對治理國家的人而言,得到「真正的士」而重用,是在上位者之福,是老百姓之福,但是有時被大家公認的「士」,卻往往不見得是真正的「士」;其次,若是在上位者僅重用一些表面上被稱為「士」的人,而一個真正的「士」被埋沒,沒有被重用,絕非國家、百姓之福。王安石藉由古書,抒發個人感想議論,文雖短而內容卻是十分之深刻。

   

【問題與討論】

一、請就《史記.孟嘗君列傳》原文所載,說明太史公筆下的孟嘗君。

二、本文僅88字,然文章句法「起承轉合」俱全,請詳細說明之。

三、前人以為「俠」與「士」是不同的,讀完本篇,敘說個人的看法。

四、讀書的目的,在於增長智慧;增長智慧的重點在於「思辨」,培養「思辨」能力;所謂「思辨能力」,在於「不疑之處有疑」,能夠破除迷障、判別虛實,能夠超越固有的成見,請就你所閱讀過的篇章說明之。

五、請閱讀柳宗元〈桐葉封弟辨〉、歐陽脩〈縱囚論〉、蘇軾〈留侯論〉與唐順之〈信陵君救趙論〉,並介紹其行文與內容主旨。

 

 

【延伸閱讀】

一、沈松勤:《王安石文選》,台北:三民書局,2011

二、馬秀娟:《王安石詩文選譯》,江蘇:鳳凰出版社,2011

三、雷飛龍:《王安石》,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7

 


[1] 王安石:人名。(西元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諡文。著有《周官新義》、《臨川集》、《唐百家詩選》等。

[2] 孟嘗君:戰國時齊之公族,姓田氏,名文;相齊,封於薛,孟嘗君為其稱號;好養賢士,食客數千人,《史記》有傳。

[3] 特:只、但。

[4] 雞鳴狗盜:戰國時秦昭王囚孟嘗君,打算加以殺害。孟嘗君有客善於學狗與偷盜者,夜入秦宮,盜回孟嘗君所獻秦昭王之狐白裘,以獻昭王幸姬,姬為言於昭王,孟嘗君乃得脫;即馳去,夜半至函谷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有能為雞鳴者,一鳴而群雞盡鳴,函谷關關門早開,乃得出,孟嘗君因此而脫難。後以比喻有某種卑下技能的人,或指卑微的技能。

[5] 擅:據有。

[6] 南面:古代人君聽政之位居北,其面向南,故後指居人君之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