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別丟掉      林徽音

【選文】

別丟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使人不見,

   夢似的掛起,

   你問黑夜要回

   那一句話——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有那回音!

 

 

【作者與賞析】

  林徽音(西元1904-西元1955),是詩人、作家,也是建築學家,在現代文學史或建築史上,都佔有一席之地。她才貌出眾,胡適曾譽之為「中國第一才女」,金岳霖曾形容其宛如「人間四月天」。十六歲時與徐志摩相識、相戀於英國劍橋,徐休妻棄子以圖結合,但林徽音卻選擇梁啟超之子梁思成為終生伴侶。在徐志摩的筆下,林徽音是「水寫不盡她的清澈,歌唱不出她的迴旋」,是心中「唯一的靈魂伴侶」。1931年十一月十九日,林徽音在協和小禮堂為駐華使節演講中國古代建築;徐志摩為聽這場演講,從南京乘飛機趕赴北平途中墜機身亡。這首〈別丟掉〉寫於1932年夏,刊於1936315《大公報‧文藝》,歷來被認為是追憶與徐志摩相戀的作品。

  詩歌以心理獨白的方式,對舉「你」、「我」,以開展詩意。第一、二行:「別丟掉、這一把過往的熱情」與第八行「你仍要保存著那真」兩相呼應,前者呼告,後者強調,是同樣意涵的兩種說法。用「真」形容「你」,用「這一把」顯示熱情的獨特性,突出了「這一把熱情」的品質。然而這一把熱情卻是「過往」了,今何在?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流水似地,輕輕地地流淌著,歎息著。第三行至七行是明喻,以流水的「輕輕」、「歎息」比擬「熱情」的「渺茫」。下文寫「明月」如昔、「隔山燈火」如昔、「滿天的星」如昔,全都和過往「一樣」;但「人不見」了——「你」不在了,這一切只是「夢似的掛起」,恍兮惚兮,如幻如夢。即使如此,你想要「問黑夜要回那一句話」,你當時說過的「那一句話」——我愛你,卻再也要不回去了。因為,「山谷中留著有那回音」,你的話是要不回的;因為,「人不見」——你離開了,但靈魂上的這躲花兒——愛,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詩中「你問黑夜要回那一句話」中的「黑夜」,歷來被認為是一種隱喻,暗指抒情主人公——林徽音的內心世界。林徽音在〈悼志摩〉文中說:「志摩的最動人的特點,是他那不可信的純淨的天真,對他的理想的愚誠,對藝術欣賞的認真,體會情感的切實,全是難能可貴到極點。……我們失掉的不只是一個朋友,一個詩人,我們丟掉的是個極難得可愛的人格。」詩中的「你」,是「這把熱情」的主體,人格特質是「真」,指向的正是因為死別而「丟掉了」的這個「可愛的人格」——徐志摩。全詩以兩個詠歎句結構,分成兩個段落。前一句:「你仍要保存著那真!」後一句:「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著/有那回音!

」雖然祈使的對象是「你」,但真正指向的卻是「我」,表達的是「我」心中永遠的知惜,永遠的堅守與執著。

 

 

【問題與討論】

一、林徽音曾說:「詩中意象多不是尋常客觀的意象,詩中的雲霞星宿、山川草木,常有人性的感情,同時內心人性的感觸反又變成外界的體象,雖簡明淺顯隱奧繁複各有不同。」從這個角度觀察〈別丟掉〉這首詩,你認為那些意象最能代表林徽音的「心象」?請一一分析說明之。

二、1932年正月,徐志摩去世後不久,林徽音在寫給胡適的信中曾這樣說:「這幾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是不能改的。事實上太不可能。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也就是我愛我現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確證。志摩也承認過這話。」林、徐兩人雖未能成為佳偶,卻是一生的知音。你能體會他們的感受與想法嗎?維持這樣的友誼要有甚麼樣的條件呢?如果同樣的事發生在現在,你認為會如何發展呢?

三、如果讓你向一個人說「別丟掉」某種珍貴的品質,你會向誰說?「別丟掉」的內涵是甚麼?為甚麼?

 

 

【延伸閱讀】

一、林徽音:〈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收錄於林杉:《林徽音傳:從徐志摩的靈魂伴侶到梁啟超的欽定媳婦》,臺北:世界書局,1995年,頁254-255

二、洪淑苓編著:《徐志摩》,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三、劉墉:〈點燃一生的愛情〉,收錄於《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臺北:時報出版社,2007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