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觀後感
獸醫一甲 1012401 古君平
一、片名: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二、導演:雷恩其瑞
三、演員介紹:茱莉亞羅勒茲、詹姆斯法蘭柯、哈維巴登
四、內容摘要:
劇情描述一位擁有全世界女人都想要有的一切,美好的婚姻、一棟房子、一份好的工作和一位好老公,如此富有美滿的她卻覺得內心十分的失落,她明白這些並非她所想要的生活,而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離婚與否,原本的工作,熟悉的朋友,在恐懼慌張的迷途上,她決定拋開一切,展開一趟追尋心靈深處的未知旅程。旅途中,她透過義大利美食得到慰藉,在印度靈修中獲得救贖,最終在峇里島找到使她身心都得以平靜的生命中的真命天子,這是一部在訴說一個女人如何和自己處於平和且開心的故事,著實發人深省。
五、影評與心得:
似水流年,流年似水,弦月豐滿,豐滿減半,花開幾度,日月輪迴,時間的齒輪不曾為誰而停駐,時光的消融,悠然與歲月同行,品味著年華綻放的盛宴。
一直渴望卸去滿身的疲憊,拋去塵世間的紛擾,但是在這纏累的世界裡,我們把這些夢想打包起來丟進閣樓角落中封藏,從未實現的幻想,在影片中一一找尋到我魂牽夢縈的影子。
我喜歡女主角毅然決然的態度,當她突然察覺到現在的生活並非她所想要的,於是她放棄十年來人人稱羨的一切,提著兩只旅行箱開始踏往她的旅程,不顧眾人的質疑,即便被擅自離開婚姻的罪惡感所吞沒,她仍然忠於自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儘管女主角之後被憂鬱纏身,然而在她旅行的途中所遇到的人事物也一一將她治癒,看到女主角在旅途中認識許多不同的人,聽到許多不同的故事,我不禁想,在這滾滾紅塵之中,形形色色的人被歲月的大手牽引,終日繞著各自的軌道忙碌奔波,茫然的面孔下隱藏著多少人生的酸甜苦辣?經歷了多少塵世間的悲歡離合?每個人都可以是我人生路上的導師。
時常在記憶裡徘徊,或許是在時流之中尋找什麼;或許是在紛擾之中等待什
麼,自始至終,我總是無法找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或許,我被現實弄混了今天和明天,有些人、有些事,最終都會成為生命裡的故事,若干年後,無論如何被時間研磨浸泡,也許仍會記得某個熟悉的背影,也許仍會憶起某個故事的片段,看完這部影片,我發覺是該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自怨自艾的生活態度是無法讓心靈得到沉澱的,女主角的勇氣正是我所欠缺,我害怕失去所有熟悉的一切,我害怕自己無法承受排山倒海的異樣眼光,所以我屈就了現在的生活,然而,女主角卻正視所有情緒,她明白她的決擇必定會傷害某些人,但是她不去逃避,努力的讓自己不後悔,努力的讓他人明瞭她的堅定。
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怎麼選擇?我只知道我不是毛毛蟲,無法重獲新生的破蛹,我不能選擇退後,所以,屬於過去的結局,我決定我的決定;屬於未來的憧憬,我信仰我的信仰,這世界本就不臻完美,尋找人生的答案和每個人在生命中的意義是每個人都該仔細思索的問題。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和一曲餘音繞樑的樂曲一同低吟淺唱,踩著自己的節奏起舞翩翩,無需掌聲、無需喝采,我要忠於自我,我要酣暢淋漓,我要踏上我的旅途,舞出專屬於我的燦爛!
總評:文字還是一樣那麼的精練,行文流暢優美,帶有一種古意,讓人不禁一再品嚐,難以挑剔。看了這麼多次妳的作文,已抓到妳的風格,或許下次可換別種寫法,如生活化、口語化一點的,可以試試看!
-------------------------------------------
電影評論
景觀一甲 1012532 蔡慈凌
一、片名: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二、導演:雷恩莫瑞
三、演員介紹:茱莉亞羅勃茲、詹姆斯法蘭柯、哈維巴登。
四、內容簡介:
此電影改編自同名書籍,作者一直以為自己長大後,會是兒女成群的媽媽,但三十歲以後,她才發現自己既不想要小孩,也不想要丈夫,於是便拋開一切,開始找尋自我的旅程。首先前往義大利,重新享受人生,體會何謂「無所事事之美」,找回最初的自己,找回初衷。接著前往印度,學習瑜珈與禪坐,但最後她理解了,對於她而言,體驗重於學習。最後她來到了峇里島,尋找愛,並且尋找身心的平衡,最終尋得歸宿。
五、影評與心得:
一開始看影片時,並不是很能理解,為什麼女主角會提出離婚,但我很佩服
她的勇氣,一旦決定去尋找自己,便義無反顧地拋棄一切,就算語言不適,仍隻身前往義大利,一般人甚少如此灑脫,並且勇敢。
影片的前半部分,我並不是很喜歡,因為電影中,並沒有將原著作者離開的原因拍攝出來,只是一小段帶過。若沒有讀過原著,只會以為女主角沒有定性,拋棄癡情的丈夫,而後又對別人一見鍾情,我覺得這部分刪減太多,讓女主角的形象定義走偏了。
義大利的部分,我覺得拍攝得很成功,從一開始的放不開,到後來大口吃美食。從不懂語言,到會說一口流利的義大利文,甚至融入當地,學會以手輔助語言,這段是整部影片中最有趣的部分,每個手勢都是語助詞,彷彿只需要手勢即可表達內心的手法,原來義大利文是要用身體力行,而非純粹的語言學習。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是義大利人最高的人生目標「無所事事的生活」,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不見得要很有錢的人,才有辦法去享受人生,人生最終目標不都是為了安逸嗎?既然如此,是否應該將每日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充分的運用每一天,享受屬於自己的人生。
印度的部分,很能夠發人深省,大部分的人,一生中多在汲汲營營中度過,忙碌的生活,使人忘記自我,並且遺忘了自己的初衷,甚少稍作停留,省思自己的行為處事,以及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當我們試著冥想,便會發現,自己的心,竟然波動不已,無法平靜,作者藉由這段經歷,警惕我們,傾聽內心的重要。
最後峇里島的部分,我覺得其實不一定要拍出這樣的結局,繼續一個人自在的生活,為自己而活,這樣也並非不是個好結局。重點在於,倘若生活壓力太大,以致於無法負荷,這時,如果能勇於拋下一切顧忌,一個人隻身到異地旅行,好好沉澱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熱忱,擁抱初衷。即使只有自己一人,也不用感到孤獨,因為旅行總能認識並發現人生不同的光景,重新填滿心靈的空洞。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是一部很能發人深省的作品,帶給我的影響很大,讓我不再執著一些不必要的小事,並且努力並充實的度過每一天,雖然我現在無法灑脫地拋下一切,開啟我的人生之旅,但我相信,總會有那麼一天,能讓我義無反顧地找尋最初的自己。
總評:看來慈凌有看過原著作呢!如果能針對原作和電影的不同做一番評論,想必也不錯。對電影中的每一部分一一有不同的見解,很棒!特別喜歡義大利那一段的見解呢!結尾的部分可再另分一段寫出來。
-----------------------------------------
電影評論
植醫一甲 1012600 林慧婷
一、內容大綱:
主角小莉意識到她目前努力維持的生活,並非自己真正想要的,她覺得失去
對生活的熱情,這樣的人生枯燥無味,甚至讓人感覺空洞無比,於是她決定展開一段旅行,去尋找她的平衡。第一站,義大利,極盡享受的美食之旅,但小莉卻無法感受平靜的愜意,罪惡感不時來襲。該如何體會「無所事事之美」的境界呢?第二站,印度,冥想與誦經,小莉原先期待能藉由信仰的力量指引她方向,然而她卻無法從誦經中獲益,該如何解決人生的難題呢?第三站,峇里,去愛,在峇里島的這段戀情這小莉打亂了生活的步調,她認為這無法讓她保持目前得來不易的平衡。該如何維持平衡呢?
二、心得:
整部電影我最佩服主角做出旅行這決定的勇氣,一個看似簡單的抉擇,夾雜
了多少煎熬?其中有一幕主角望著義大利教堂有感而發的說了個小故事「有個窮人每天到教堂對著一座怪人雕像祈禱『拜託,行行好吧,讓我中大獎吧』終於那座雕像的靈魂受不了了,回他一句:『親愛的孩子,那也請你先買張彩券』」這一段話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們總是不停的向上帝祈求好運,卻忘了自己才是應該做出改變的關鍵。這趟旅行從義大利開始了,「無所事事之美」義式生活的最高宗旨,起初我和主角一樣,無法理解,在我的觀念裡,唯有辛苦付出後才有權力享樂,然而義式理念中人本身就有享受快樂的自由,愈能舒適的無所事事,生活成就愈高。無所事事不同於打混摸魚、無聊度日,我曾聽過一個比喻:什麼事也不做和只是不做什麼事無關,什麼事也不做就像音樂裡的休止符,休止符並不是沒有音樂,而是樂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所事事之美是種愜意的意境,休息並不是一定要做什麼,能夠「無所事事」才能把心放空。
印度的旅途,到達道場的主角滿懷期望,希望藉助宗教信仰的力量引導她處理生活中的難題,但她似乎無法與經文產生共鳴,此時有人告訴她:「試著妥協。」向現實生活的難題妥協,去體驗人生各種的挑戰。別太拘泥外在的形式,用心眼去看,去體會這世界,神是藏在自己心中的,相信的並不是神的存在而是我的思想。
再次回到峇里島的主角,經過前兩站旅途的洗禮變得好美,一舉一動都散發著自信,在這裡她遇見了讓她再次想愛的男子,但她害怕這樣的改變會失去得來不易的平衡,此時一位智者告訴她:「不平衡也是平衡的一部分。」以翹翹板來比喻,左右兩端不停的向上、向下擺動,這些看似不平衡的狀況,使你看見生命許多的風景,同時細細的微調旋轉幅度,準確的保持平衡。然而過度的自由是一種逃避和不負責任,唯有清楚自己在人生中的定位,才能找到自己的平衡。
總評:好喜歡妳以音樂休止符和翹翹板的那兩段,貼切的比喻更能闡釋出導演想表達出的內涵,看來妳很用心的看了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