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愛的同學! 大家在影評的部分都表現得十分完美喔!
每一位都成了專業的影評人 也相信借由這一次的活動
大家對於影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那就來欣賞大家的作品吧!
各位親愛的同學! 大家在影評的部分都表現得十分完美喔!
每一位都成了專業的影評人 也相信借由這一次的活動
大家對於影評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那就來欣賞大家的作品吧!
〈電影欣賞:諸神的黃昏〉
生務農業科技 1012457 黃筱涵
內容摘要:
故事影片內容主要由教誨師寫給受害者的父母親的一封信所串連起來的,描寫一位因為感情糾紛而殺了女友的死刑犯,面臨死亡的恐懼和自己的罪惡感,教誨師一步步引導他,並讓他從宗教信仰中,獲得救贖,而死刑犯也開始學著畫菩薩像,直到最後槍決時,那張畫也隨著信件寄到了女孩親人的手上,象徵了他的懺悔和贖罪,為死刑犯和受害者的靈魂得到了救贖。
心得:
死刑,是近年來社會十分有爭議的議題,或許有許多人覺得死刑這話題殘酷冷血,也有多數人認為死刑是維持社會秩序的最後的手段,但是,鮮不討論死行的存在對或錯,我認為,所有犯法的人皆需有贖罪之心,才有資格接受所有的處分。
這部影片中,不探究受害者家屬的心理,暫且站在一名死刑犯和一位教誨師的角度,探究其內心想法,避免有時因為太苛責死刑犯的罪而忽略罪後死刑犯的心態和懺悔的誠心,也使監獄裡的真心不被外界所接納和認同。
現代社會,有多少人是因為感情糾葛去殺了自己最親愛的一個人,有些人到頭來仍執迷不悟,死不認錯,最後自己的靈魂仍墜入地獄;而有些人逃避罰責,選擇自盡,這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不僅令受害者的家屬永遠得不到真相大白的一天,更讓自己永遠失去自我反省的時間。現代人總是容易衝動,從此鑄下大錯,造成永生難以彌補的悔恨,但是,我依舊相信,一位死刑犯,仍有反省和寬恕的空間,即使,最終仍須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但是,至少他的罪惡值已經減少了許多。
宗教信仰一值也是人心中的基礎,不管是何種宗教信仰,總有安定人心的功效,使社會和平,而當自己犯錯時,宗教信仰可以幫助我們自我反省,並且為自己的錯誤作些彌補,也許,這一點點的彌補也是這些死刑犯能遺留人間最後的善念吧!
其實,死刑犯有時也不像外界想得那麼可惡,有時,只是一個不小心失去了理智,殺了人,揹上了一個死罪,永遠活在悔恨中,害怕等待死亡的恐懼,若是自身有悔改和領悟,有人能夠傾聽和引領他,我相信,不管有沒有天堂,他一定擁有了入門券了。
在嚴冬中,一朵殘花凋零,一片枯枝殘枒;在一聲春雷中,天光乍現,一抹嫣紅,渲染了百花,萬花群中,一翠綠嫩芽,善念。或許,在一個死刑犯的生命旅途中,終點不是一個有聲的空洞,而是,充滿領悟的天籟之音。
教學助理總評:
最近社會中,常討論著死刑的廢與否,各自有不同的解讀,從妳的文章中,感受到妳用一個中立的角度去看待死刑,我們都很少去關懷到死刑犯背後的成長背景、心理因素等,雖然他們犯錯必須要接受制裁,但如同妳說的,有悔改和領悟也有了天堂的入門券了,寫得很棒喔!
-----------------------------------------
〈心靈鑰匙──開啟心門〉
幼教一甲 1013751陳安怡
一、片名:心靈鑰匙
二、導演:史蒂芬戴爾卓
三、演員介紹:
湯姆漢克斯:飾演小男主角的父親,面對孩子的缺陷,能以遊戲等方式作為引導,不幸於九一一事件中罹難,開起男孩一連串的旅程。
湯瑪士豪恩:本片主要角色,詮釋一名亞斯格症患者,本身的性格並不討喜,拒絕外在社交且高度情緒影響,但也因此顯現其最後的成長,以及過程中的重重困難。
珊卓布拉克:飾演主角的母親,隨著劇情邁入尾聲,角色也跟著吃重,是片中抒發情感的重要導線之一,強忍喪夫和孩子不諒解的悲傷,默默付出的母愛。
四、內容簡介:
主要講述一個亞斯格症的男孩,以九一一事件為背景,面對最親近的父親,因意外而罹難作為引線,強大的衝擊使男孩決心找出父親所留下的線索,展開一場冒險的旅程。過程中,見過形形色色的人,突破內心的擔憂,甚至與母親間感情的牽絆,即與老房客的契合……直至最終出乎意料之外的結局,雖是事情的結束,卻也是男孩成長的開始──面對自身的恐懼及逃避,勇敢的邁出前進。
五、影評與心得:
影片中採用緩慢的節奏步調,有些人會稍感沉悶,但我卻有不同的見解,我認為便是如此緩慢的步調,才能將情感鋪陳細膩且完整,深刻於心坎中。當男孩面對房客時,壓抑不住的情緒一觸即發,緊繃的話語獲得發洩的出口,相較之前平淡且平緩的節奏,精妙之處在於突如其來的震撼,也就能理解老房客的沉默──那是一種沉重。
導演的拍攝手法相當地特別,事情往往在中間或者最後的時候,才能了解一切始末,因此,也些人會難以理解內容的走向。但由於這樣的手法,給予觀眾恍然大悟的感覺,至今我仍記得當時心中的鼓動,起出的疑問一一獲得解答。為何大部分的人,面臨男孩的來訪時,竟不覺得疑惑,反而接納和歡迎他呢?原來是母親私下為他做好了安排,即便擔心憂慮,仍盼望其去尋找。「當我踏出家門一步,我覺得我愈來愈輕,離父親愈來愈近;但我也愈來愈重,離母親愈來愈遠。」對應這段結果,其實距離能夠改變,只要用心體會,此外,為什麼男孩會對著房客抒發心中的感受和壓抑的情緒呢?血緣的羈絆,由「我爸爸的爸爸」轉變為「我的爺爺」,象徵著男孩的心思、心靈都在逐漸成長。
「母親」這個角色的重要性不容置疑,雖然剛開始所佔的份量並不重,但卻是整齣影片中,連接情感的重要導線。一方面面對摯愛的逝去,另一方面仍強忍悲傷,默默陪伴孩子成長。在片中我最受感動的一幕,在於母子各有在門後對對方的在意,沒有太多的言語,母親未去探究孩子的追尋,但不是不在意,反而是因為在意才知道什麼對奧斯卡是有幫助的。另外,奧斯卡雖然表現得抗拒且隱藏自己的內心,但是盼望母親的關心,仍讓一句「我愛你」脫口而出。我不禁想起我和母親的互動,隨著年紀增長,我越來越不敢表達我對母親的愛,記得有次他送我去火車站坐車,看著他不肯離開的身影,不禁傳了封簡訊告訴他:「我很愛你。」簡單的一句話,卻把我們的心拉得近些,感受到互相的溫暖。
曾有人說過:「結果並不是一場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神秘鑰匙開啟了奧斯卡封閉的心靈,一切的不可能,唯有實際行動後,才能明白其可能性。經由一段一段「冒險」,即使最後的結果令人失望,但是真正的收穫,是從中獲得的成果。巧妙運用旅程結束於起點,我認為這部電影響傳達的意義,在於即使繞一圈仍在原點,但是你的成長絕不是平白而來,這使你展開另一個故事的開始,具有延續的故事,給予人希望。
我們對於未知的事物,總因害怕而不敢嘗試,但是一切總要試過才知道,不一定能獲得成功,卻一定能有所收穫,自己的成長幫助自己開鑿另外的道路,這部片教導我正面的態度。另外,把握身邊的人事物,正所謂「愛要及時」,不能保證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但至少我們能夠把握時間而感到知足,看著這部片,我覺得我的思想也跟著奧斯卡,向前邁進一大步了。
教學助理總評:
影評剖析精闢深刻,利用人物角色分別論述後結合自身經驗抒發,並關注劇情發展及導演拍攝手法,不失為專業影評的上乘之作,當然,適時加入喜好之處或印象深刻的抒發,更能增添文章的情緒。
---------------------------------------------
〈最遙遠的距離觀後感〉
生管一甲 1014445 陳思旻
一、片名:最遙遠的距離
二、導演:林靖傑
三、演員:桂綸鎂、莫子儀、賈孝國
四、內容簡介:
三個都會男女試著在他們最遙遠的旅程,尋找最接近自己和愛情的地方;錄音師小湯(莫子儀飾),想要努力跨越和女友雅竺的溝渠,但雅竺卻轉身離去;精神科醫師阿才(賈孝國飾)在前妻離開後,自已也想瀟灑的轉身,卻發現自己動彈不得;上班族小雲(桂綸鎂飾)想要轉身離去時,卻發現自己的心依舊懸掛在劈腿的男友身上;於是小湯啟程前往台東錄下吸引他的聲音,將他的心情一併寄給雅竺,卻不知雅竺已經搬哩,而搬入雅竺住處的小雲一封一封的收到這些錄音帶,耐不住好奇,拆開別人的私密,聽到了那些蘊藏在錄音帶內鮮活的生命力和其中的情感,於是她也前往台東,一程一程的尋找聲音的主人。而聽著病患訴說外遇的同時,阿才用犀利且直接的話語指出病患的種種思緒和情感糾纏,在這過程中,他也漸漸明瞭,自己才是最需要被治療及釋放的,於是他也前往台東,尋找多年前失去聯繫的情人,偶然間也遇見了小湯。
五、影評與心得:
三位主角都受困在都市之中,各自擁有不同的世界,卻又各自失去曾經最珍惜的世界。沒有結果的三角戀、令人心碎的分手、對最信任的人信任崩解,三個被束縛許久而困頓的心靈,雖然都逃到遠離塵囂的台東,可是目的都是找出愛情的出路。
相對都市的抑悶讓人迷失,鄉土的聲音反而賦予小雲方向。最遙遠的距離表現出的音效,把臺灣土地上細微的聲音都收進電影中,無論是海浪拍打的聲音、松林間的聲音,又或者是歡樂樸實的原住民的歌舞聲,都帶給小雲還有我無比的悸動,其中一段情節,是小雲迫切的詢問聲音的源頭在哪,人們問小雲為何要尋找,小雲只能尷尬地回應;當地人可能無法體會,我們在嘈雜的都市住久了,那樣純粹的聲音對我們來說有多珍貴。
而小湯和雅竺交往五年,一起擁有過許多夢想,完成福爾摩沙之音是兩人一直沒有達成的遺憾;從他出門前幾個短暫的鏡頭,看的到他的房間擁擠而散亂,小湯的世界是一片昏暗的,失去一段五年的感情,生活中失去了秩序、時間沒有了意義,甚至未來也不在視線裡,小湯迷失在原本篤定的人生裡;在幾個痛哭的片段中,莫子儀演出的錐心程度讓我十分刻骨銘心,雖然最後他還是一個人踏上旅程,寄出一卷又一卷的錄音帶,但寄出的我想不只是聲音及心意,更是一段又一段更遙遠的距離。
而我相信看過這部片後,都會被賈孝國的聲音給震懾到,口語表演層次豐富、磁性之立體、說服力極強;事實上我認為本片一直流露出話講得太白、太過直接的急躁感,但這些話落到賈孝國口中,表現出有如舞台劇一般的張力。
除此之外,看著主角尋遍全台灣美麗的風景,讓我不禁想起,每年過年,回到淳樸的屏東,那股未受汙染的氛圍,豬圈內臭翻的屎味,還有那一家人團聚的感動;我認為這部電影應該無法吸引太多年輕的觀眾,但對台灣的電影界而言,「最遙遠的距離」絕對代表某種新生的活力,也找到了在這塊土地上一直被忽視的美感,電影的結尾小湯和小雲正在畫面的兩端,還沒有看見對方,更沒有任何交談,一切都還在等待著;這部電影文案上強調著愛情,但其實故事裡的愛情都存在於過去或未發生的未來,與其說在描寫愛情,不如說他是想要描寫不同意義上的失戀。
我們終究都在等哪個人,也許她/他會剛好路過,來到離自己很近的地方。
教學助理總評:
從品評電影的「聲音」出發,根據三個主角對聲音的追尋即表現來進行評論的撰寫,很值得稱讚!文末的見解獨到,不同於班上的其他同學,看到這部電影不同的觀點──描寫不同意義上的失戀,這點也非常值得肯定!筆調順暢、敘寫分明且緊扣題旨,又能展現出創意,是不錯的作品!
----------------------------------------------
電影評論
英教一甲 1014083 林佳潔
一、片名:今天暫時停止
二、內容簡介:
男主角菲爾˙唐納因為不知明原因一直被困在土撥鼠日,一開使他對這種狀況感到混亂,但他漸漸發現,昨日在土撥鼠日的一切都會恢復原狀,並且一再循環。久而久之,他忘卻起初的不安,利用這種現象,喝酒鬧事,他認為既然一切都會回到原點,那他何必遵守法律,他窺探鎮上居民的秘密、引誘女性,對他的生活更加不負責。但時間一長,他開始覺得無趣、沮喪,想試圖結束這一切,他認為,如果他擄獲那隻菲爾土撥鼠然後自殺,就可以終止循環,但隔天他依舊平安的躺在床上,所以他再度嘗試不同的自殺方式,但都是徒勞無功。於是菲爾跟麗塔說明他所遇到的現象,麗塔便建議他乘機改變自己,後來他努力了解麗塔,也累積他對小鎮的情感,此外,他還善用時間學習彈琴、冰雕、法文等。或許是為菲爾的轉變,有一天他醒來發現身處在二月三日。
三、影評與心得:
我想,每一個人的蛻變與成長,都可能經歷了某些特殊的際遇或事件,如同電影中的男主角菲爾,原本他是為自我主義強、刻薄的氣象播報員,總以為世界是以他為中心,對周遭事物漠不關心,但二月二號的土撥鼠日卻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觀,使他變成一位懂得用心生活、有同理心的人。
而菲爾在此部電影的行徑,不禁讓我想起,我考上大學的那段高中日子,那時的我,就像剛知道時間無限制巡迴的菲爾,如脫韁野馬般,開始不讀書,因為我認為再也不需要考試,而睡覺成了我最常做的事,班上同學在考試,我會和同樣上榜的同學一起看漫畫,有時同學還會帶筆電到教室來看影片,有時我們還會在教室後,聊一整節課。一開始我也很享受此種生活,做了許多上榜前想做的事,對這個「新」現象充滿好奇,但三個星期後,我便覺得無趣,沒有人生目標,每天醒來只為了玩,就像主角雖然被困在土撥鼠日可以為所欲為,但日子久了,也會想逃脫。
於是,我主動跟媽媽要求,上外師開課的英語對話補習班,在學校,我改掉沒事就睡的習慣,我到圖書館借書,看一些文學名著、旅遊雜誌和多益題本。當同學在考試時,我也會利用時間寫多益考題,結果考試成績還比上次多出一百多分,有時我也會在空閒時背日語的五十音。同學都非常驚訝,為何你考上大學還想唸書?我心裡想,是因為你還在幻想考上大學後的美好,但未體驗到,玩到後來,也會覺得頹廢、無趣,並想找回之前規律和有計畫性的生活。所以我能理解為何菲爾會開始利用時間學習彈琴、冰雕和法文,是因為想要充實自己的生活,因為如果無法改變現狀,那就只能改變自己,而我相信那是人性的本能。
〈今天暫時停止〉用詼諧有趣的方式,帶入深層的議題,劇情就像社會的縮影,強烈的刻畫出菲爾在遇到困境後,性格的轉換,而此現象對我,對大家都會是如此,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導演,可以決定如何過自己的人生,畢竟現實生活不能像電影中的菲爾可以一再重來,希望大家能作為警惕,從此刻就開始改變吧!
教學助理總評:
看到佳潔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我想你在看電影時定是非常有共鳴的吧!因為你才剛經歷過相似的事。佳潔能夠在安逸的環境中發覺自己的不足,主動使自己脫離它,真的很不容易呢!給妳一個大大的讚,我也要像你看齊!希望佳潔能夠不忘這部電影、不忘自己得到的經驗和成就感,讓自己的人生一直充實下去!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觀後感
獸醫一甲 1012401 古君平
一、片名: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二、導演:雷恩其瑞
三、演員介紹:茱莉亞羅勒茲、詹姆斯法蘭柯、哈維巴登
四、內容摘要:
劇情描述一位擁有全世界女人都想要有的一切,美好的婚姻、一棟房子、一份好的工作和一位好老公,如此富有美滿的她卻覺得內心十分的失落,她明白這些並非她所想要的生活,而後,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離婚與否,原本的工作,熟悉的朋友,在恐懼慌張的迷途上,她決定拋開一切,展開一趟追尋心靈深處的未知旅程。旅途中,她透過義大利美食得到慰藉,在印度靈修中獲得救贖,最終在峇里島找到使她身心都得以平靜的生命中的真命天子,這是一部在訴說一個女人如何和自己處於平和且開心的故事,著實發人深省。
五、影評與心得:
似水流年,流年似水,弦月豐滿,豐滿減半,花開幾度,日月輪迴,時間的齒輪不曾為誰而停駐,時光的消融,悠然與歲月同行,品味著年華綻放的盛宴。
一直渴望卸去滿身的疲憊,拋去塵世間的紛擾,但是在這纏累的世界裡,我們把這些夢想打包起來丟進閣樓角落中封藏,從未實現的幻想,在影片中一一找尋到我魂牽夢縈的影子。
我喜歡女主角毅然決然的態度,當她突然察覺到現在的生活並非她所想要的,於是她放棄十年來人人稱羨的一切,提著兩只旅行箱開始踏往她的旅程,不顧眾人的質疑,即便被擅自離開婚姻的罪惡感所吞沒,她仍然忠於自我,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儘管女主角之後被憂鬱纏身,然而在她旅行的途中所遇到的人事物也一一將她治癒,看到女主角在旅途中認識許多不同的人,聽到許多不同的故事,我不禁想,在這滾滾紅塵之中,形形色色的人被歲月的大手牽引,終日繞著各自的軌道忙碌奔波,茫然的面孔下隱藏著多少人生的酸甜苦辣?經歷了多少塵世間的悲歡離合?每個人都可以是我人生路上的導師。
時常在記憶裡徘徊,或許是在時流之中尋找什麼;或許是在紛擾之中等待什
麼,自始至終,我總是無法找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或許,我被現實弄混了今天和明天,有些人、有些事,最終都會成為生命裡的故事,若干年後,無論如何被時間研磨浸泡,也許仍會記得某個熟悉的背影,也許仍會憶起某個故事的片段,看完這部影片,我發覺是該做些什麼來改變現狀,自怨自艾的生活態度是無法讓心靈得到沉澱的,女主角的勇氣正是我所欠缺,我害怕失去所有熟悉的一切,我害怕自己無法承受排山倒海的異樣眼光,所以我屈就了現在的生活,然而,女主角卻正視所有情緒,她明白她的決擇必定會傷害某些人,但是她不去逃避,努力的讓自己不後悔,努力的讓他人明瞭她的堅定。
當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要怎麼選擇?我只知道我不是毛毛蟲,無法重獲新生的破蛹,我不能選擇退後,所以,屬於過去的結局,我決定我的決定;屬於未來的憧憬,我信仰我的信仰,這世界本就不臻完美,尋找人生的答案和每個人在生命中的意義是每個人都該仔細思索的問題。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和一曲餘音繞樑的樂曲一同低吟淺唱,踩著自己的節奏起舞翩翩,無需掌聲、無需喝采,我要忠於自我,我要酣暢淋漓,我要踏上我的旅途,舞出專屬於我的燦爛!
總評:文字還是一樣那麼的精練,行文流暢優美,帶有一種古意,讓人不禁一再品嚐,難以挑剔。看了這麼多次妳的作文,已抓到妳的風格,或許下次可換別種寫法,如生活化、口語化一點的,可以試試看!
-------------------------------------------
電影評論:香料共和國
幼教一甲 1013784 林淑華
摘要:
一個在土耳其長大的希臘裔男孩,因為一些政治因素,被遣送回希臘。他除了必須面對與外公、小情人、熟悉離別,還要面對新環境中的人們不認同的情緒。若干年後,小男孩憑著外公教導他的對天文學的那一股熱情,成為了一個成功的天文學家。但突然有一天,當他沉殿在外公終於要來希臘的喜悅中時,醫院打電話來了。小男孩多年未歸的「家鄉」感觸良多。在這裡他重遇了當年的小情人,不過小情人已嫁人,還有可愛的女兒呢!最後,外公去世,小男孩回到了外公的香料店。看著滿店的塵埃與殘存的香料,小男孩的心回家了,也放下了。
內文:
這部片的節奏不快,所以難免讓人有婚昏欲睡的感覺。不過這部片的風格很鮮明,真的讓人有處在異國的感覺。如故事一開頭,它一開始就把土耳其的回教特色透過一幕幕的回教禮拜的情境、服飾的穿著等畫面向觀眾說明了。而且,電影中的音樂隨著地區的轉換而有所不同。如:當播前菜的時候,因主角身在土耳其,所以導演播了土耳其民族風的音樂。也因為這一段是前菜,是主角最快樂的時期,所以背景音樂較後面幾段來說,是比較輕快的。對我來說,這部影片是許多不同的香料烹調而成的一餐。裡頭有主角的愛情、親情,也有主角所面對的政治、文化因素。這影片更講述那一代人所面對的種族問題與離鄉的情緒,味道複雜但也豐富。導演把一切演得很好,感情也表現得很細膩。這可能是因為他正正就是一位希臘裔的土耳其人吧!
查了一下資料,我才知道園還當年牽涉進這場「移民活動」的人,竟有數十萬人之多。這些當年移民的孩子,在原住居民的眼裡,誰都不是,而在他們自己的心裡,亦然。而對於自己的宗教,他們也應該不知道該如何面對。東正教與回教,自古以來,就是對立的。要讓這兩個宗教生活在一起,是一件很難的事。而主角在這艱難的時代中生活,並與之學習而獲得成功是件很厲害的事。雖然剛開始的時候主角很排斥新學校的文化與語言。而煮東西與和女孩玩,都是主角對於「家鄉」的想念。最後主角以忙碌為由,不回他思念的家鄉。可能就是害怕再度的分離吧!我最記得主角朋友對他說的那句話了——你身為家喻戶曉的天文家,去遍了世界各地,為什麼就是不肯踏進土耳其呢?而那份害怕,在男主角回到外公香料店時,主角放下了。我特別喜歡最後的一幕。代表著放下,無論是心,無論是親情,無論是愛情,還是自己的執著,都隨手中的香料,散去了,也撒下了。
這部影片的味道都藏得很深,感情的表現都很內斂。這彷彿在回應影片中的那一句「要把味道藏起來」。要細細的品嘗,慢慢的回味,才能嘗出那層次豐富所藏起來的深厚情感。
總評:這是一篇足以媲美抒情文的影評作品,文章不只許多細節都注意到(如:電影中的音樂),且在對男主角凡尼斯最後回到外公的香料店時,吹散了混著塵埃的香料粉末,重現外公的「香料宇宙哲學」,並以此詮釋男主角一切都釋懷了,十分精道。
--------------------------------------------------------
電影評論
土木一甲 1012920 林志朋
摘要
生子的父親為了籌措翻蓋學校的錢,在大雪紛飛的路上因心臟病而逝世,生子的母親堅持要由人從縣城醫院將棺材抬回老家三合屯,並親手以織布機縫製擋棺布,幾經討論後劇情回到四十多年前,那時父親正由師大畢業來到三合屯,成為村中唯一的「先生」,母親對父親一見鍾情,開始了初戀的故事,最後回到現實,父親敎過的學生紛紛從各地趕來抬棺,顯現了父親奉獻的偉大。
影評
這部電影內容看似單純,但用了細膩的拍攝手法,在許多小事情上都加以描述,以第一人稱的觀點帶出「母親」的內心感受。
母親招娣從對父親駱長余動情開始,便不斷製造和父親相遇的機會,一開始先在父親送學生回家的路上等,想見面但父親來時卻又躲在樹叢裡,直到某次才鼓起勇氣,還傻傻的忘掉東西,還有特地繞道到學校旁的井打水,很故意的在父親要來時趕緊將打好的水倒掉,以及將工飯放在最前頭,好讓父親能拿到,種種的小動作不只是當年母親身為少女內心的悸動,更是母親對父親愛戀的表現。
當父親被召回縣城時,母親抱著自己做的飯盒沿路追去,一直跑、一直跑,鏡頭在這部分做了許多著墨,象徵了母親心中的追尋,跑到最後看著父親的背影漸行漸遠、離她而去,而此時瓷碗也掉落地上而破,當時瓷碗是吃工飯時的寄望,而現在破裂的瓷碗則象徵了母親內心的破碎。父親曾經說過,最晚最晚臘月初八必定回來,母親當天便一直等、一直等,等到晚上不見父親甚至不畏風雪跑出去找而得了感冒,這一連串激烈的行為表現了母親對父親堅持的等待和渴望。
整部片子的一大特色就是色彩的運用,不同其它在回憶時使用黑白,而是現實黑白、回憶彩色,這樣手法不是唯一,卻是我第一次看到。黑白象徵父親的死亡、現實的壓力,彩色則象徵當年刻骨銘心的愛情追求、父親初到三合屯的欣欣向榮之幕,不管經過多少年,回憶總是最美的,昨日一切彷彿歷歷在目,黑白和彩色,讓現在和過去有了鮮明的對比,也突顯了導演心中的想法。
在剛開始看此片時,我會覺得母親非常固執,何必非得要人抬棺、織遮棺布,用車不更有效率?但後來我發現,從縣城到村莊的路上,充滿了父親母親的情感,而新建學校的樑上,掛的是母親親手織的紅布,此時此刻,才知道母親的堅持,不是老頑固,而是四十年來的回憶。
總評:「母親的堅持是這四十年來的回憶」,很喜歡你這個看法,我只想到是不捨之類的感情原因。文章通順,結構分明,閱讀你的文章讓我有一整天的好心情。
-------------------------------------------------
三個傻瓜
生化一甲 1013498 曾俊賢
一、大綱:
藍丘、法罕與拉加是印度首屈一指的帝國理工大學的學生,三人共居一室,
因此彼此間有不錯的感情。其中藍丘有著異於常人的智慧,常常對教授所教導的內容提出疑問,試圖挑戰教授的權威,甚至是對現今填鴨式教育的反抗,認為我們都被既定的思維給束縛著,總是過著別人期待的生活。倘若我們能靜下心,不管外面世界多麼喧囂,問問自己,難道這就是我想過的生活嗎?我的夢想以及理念真的無法實現嗎?還是這些願望不符合父母的期待所以就捨棄自我嗎?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反抗世界教育主流的三個傻瓜們,探討教育的意義。
二、心得:
現今是個講求實力的時代,人如此,國家亦是如此,各國積極發展菁英教育,
拓展學生的視野,為的就是培養實力,避免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中被淘汰掉,因此造就了類似工程師的新興職業,使父母覺得如果自己的孩子沒有朝這方面發展,將會失去競爭力,無法賺大錢,會沒辦法養活自己。同時,有些父母並沒有唸很多書,所以自己才會去做苦工,他們希望自己的小孩不要像他們一樣,因此要求小孩拚命讀書,來完成自己的祈願。
小孩自從出生就沒有選擇的機會,一直沿著國家既定的教育模式走下去,有誰認真地問過他們,你將來長大要做什麼?有些小孩已經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了,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學校的填鴨式教育已經把他們的思維給僵化住,使他們沒有了思考的能力。
上帝賦予我們智慧,讓我們能加深生命的深度,加寬生命的廣度,在歷史的軌跡之中,留下只專屬於自己的腳印。朱光潛曾說:「人生來好動,好發展,好創造。能動,能發展,能創造,便是順從自然,便能享受快樂;不動,不發展,不創造,便是摧殘生機,便不免感覺煩惱。」因此,「動」是人的天性,「創造」是人的本能,然而學校卻抹殺我們的天性與本能,讓我們產生苦惱,在片中就有人以自殺的方式來面對這件事情,雖然這種逃避現實的方法很不可取,但有誰實際量過他所承受的精神壓力?這些壓力是來自教授、父母,還是社會的教育制度?
學校並非工廠,可以冷酷地淘汰每一個瑕疵品,學校是一個可以不斷被修正的地方,老師與學生也可以從彼此的錯誤中學習,而不是一味地責備學生;一味地抱怨老師。我認為溝通是最好的橋樑,讓老師知道你的困難與想法,他就能幫助你;而老師則要專心傾聽,不要馬上否定學生,認為他的想法一定是錯的,因為或許他是下一位愛因斯坦,誰又知道呢?
總評:對現實的問題鞭辟入裡、振振有辭,論述脈絡清晰而流暢,尤其是第二段的引用十分貼切、反省很精彩。然而全文皆是對社會的批判,較未洞見人心的力量,三位主角以他們的智慧、勇氣在僵化的世界中活出自己,可見外求之外,內求更是重要。語氣上,也不宜太激進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