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慕賢               顏氏家訓[1]

【選文】        

  古人云:「千載一聖,猶旦暮也;五百年一賢,猶比髆也。」[2]言聖賢之難得,疏闊[3]如此。儻遭不世明達君子[4],安可不攀附景仰[5]之乎?吾生於亂世,長於戎馬[6],流離播越[7],聞見已多;所值[8]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9]未定,所與款狎[10],熏漬陶染[11],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12]藝能,較明[13]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14]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15],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16]顏、閔[17]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世人多蔽,貴耳賤目[18],重遙輕近。少長周旋[19],如有賢哲,每相狎侮[20],不加禮敬;他鄉異縣,微藉風聲,延頸企踵,甚於飢渴。校其長短,覈其精麤,或彼不能如此矣。所以魯人謂孔子為東家丘[21],昔虞國宮之奇,少長於君,君狎之,不納其諫,以至亡國[22],不可不留心也。

  用其言,棄其身,古人所恥[23]。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美,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辟之所處;竊人之美,鬼神之所責[24]

  梁孝元前在荊州[25],有丁覘[26]者,洪亭民耳,頗善屬文,殊工草隸;孝元書記,一皆使之[27]。軍府輕賤[28],多未之重,恥令子弟以為楷法[29],時云:「丁君十紙,不敵王褒[30]數字。」吾雅愛其手迹,常所寶持[31]。孝元嘗遣典籤惠編[32]送文章示蕭祭酒[33],祭酒問云:「君王比[34]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35],姓名為誰?那得都無聲問[36]?」編以實答。子雲歎曰:「此人後生無比,遂不為世所稱,亦是奇事。」於是聞者少復刮目。稍仕至尚書儀曹郎[37],末為晉安王侍讀[38],隨王東下。及西臺[39]陷歿,簡牘湮散,丁亦尋卒於揚州[40];前所輕者,後思一紙,不可得矣。

  侯景[41]初入建業[42],臺門[43]雖閉,公私草擾[44],各不自全。太子左衛率[45]羊侃[46]坐東掖門[47],部分經略[48],一宿皆辦,遂得百餘日抗拒兇逆[49]。於時,城內四萬許人,王公朝士,不下一百,便是恃侃一人安之,其相去如此[50]。古人云:「巢父、許由[51],讓於天下;市道小人,爭一錢之利。」[52]亦已懸[53]矣。

  齊文宣帝[54]即位數年,便沈湎縱恣,略無綱紀[55];尚能委政尚書令楊遵彥[56],內外清謐[57],朝野晏如[58],各得其所,物無異議,終天保之朝。遵彥後為孝昭[59]所戮,刑政於是衰矣。斛律明月[60]齊朝折衝之臣[61],無罪被誅,將士解體[62],周人始有吞齊之志,關中[63]至今譽之。此人用兵,豈止萬夫之望[64]而已也!國之存亡,係[65]其生死。

  張延雋[66]之為晉州行臺左丞[67],匡維[68]主將,鎮撫疆埸[69],儲積器用,愛活黎民,隱若敵國矣[70]。羣小不得行志,同力遷之[71];既代之後,公私擾亂,周師一舉,此鎮先平。齊亡之迹,啓於是矣[72]

 

 

【作者與賞析】

    本文選自北齊顏之推《家訓》第七篇。顏之推字介,琅邪臨沂人。八世祖含原仕琅邪王司馬睿,五胡亂華,隨王南渡,定居建業,官至侍中、國子祭酒、西平靖侯。東晉以下顏氏子弟仕於南朝者,如顏延之等,皆源於含。祖父見遠,博學有志行,仕齊和帝,為治書侍御史兼中丞,梁武帝蕭衍篡立,殺齊和帝,見遠絕食,數日而死,武帝深恨之曰:「我自應天從人,何預天下士大夫事?」父協幼孤,養於舅父,有感於父親事義,仕宦恆在蕃府,為湘東王蕭繹記室,卒於大同五年(西元539年),年四十二。

   之推九歲喪父,由其兄長教養成人。十九歲,釋褐湘東王右常侍(在江陵)。二十歲,隨世子方諸就任郢州(今武漢)。二十一歲遭侯景之亂,被擒往建業。羊侃守城中,時之推被擄,當在城外,所記乃親身經驗。二十二歲,亂平,返江陵,任散騎侍郎。二十四歲,西魏攻陷江陵,隨例遷長安。二十六歲,聞北齊放南人歸梁,具船攜妻子奔齊,至齊之次年,陳霸先篡梁自立,歸國無望,於是仕於齊。往後十餘年,經歷高洋、高殷、高演、高湛、高緯,正好是北齊由興盛轉衰敗的時候。武平三年(西元572年),四十二歲時,仕至黃門侍郎,是之推一生中最高的官位,連後來《家訓》一書都署名「北齊黃門侍郎」,可以想見當時的榮寵。四十六歲,周武帝滅北齊,之推與陽休之、盧思道、薛道衡等北齊舊臣十八人,同徵隨駕赴長安,五十歲,仕北周,為御史上士。隋開皇元年(西元581年),五十一歲,楊堅篡立,是為隋文帝。六十餘歲卒,當在文帝開皇十餘年間。(以上生平,繫年依繆鉞〈顏之推年譜〉,並參考《宋書》《南齊書》《梁書》《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等書)

   《家訓》一書七卷二十篇,是之推唯一傳世的著作,首尾完整。從內容措詞上來看,開始撰稿,當在四十歲出頭,當上黃門侍郎不久,完稿時,已經六十餘歲,前後陸陸續續寫了二十餘年,可視為之推一生的履歷見聞。此書繼承三國以來〈家誡〉的特色,訓誡家中子孫,不針對個人,眾情備舉,不針對個別行為,之推想藉此二十篇建立理想的家庭風範。然而,什麼風範才是好的,什麼行為才是對的,二十篇之間也難免相互矛盾,唯一書中不變的核心目標是「家族的長治久安」,這是通俗化儒家大眾的共同願望。《四庫全書》把本書列入雜家,認為思想不純,主要是因為第十六篇〈歸心〉,純粹為佛教辯護,與全書精神扞格難融,這也反過來可以看出顏之推的佛教情懷。

   本篇取名「慕賢」,次於〈風操〉之後,同為卷二。卷一言齊家,卷二言處世。「風操」廣泛討論在家門之外的行為風範,「慕賢」則表示對「朋友」這個課題上,側重向賢達的學習。文章結構採先條述理論後舉例說明的方式,讀起來清楚明白。文分七段:第一段,首論聖賢難得,當珍惜之;次論交友必須審慎,但也非要賢哲不可,只要朋友比自己優秀,就值得讓我們特別看重他。第二段,論世人對待朋友,常犯「貴耳賤目」「重遙輕近」的毛病,應當認清朋友的真正價值。第三段,論引用他人之言,必顯稱其名,不可掠人之美。第四段,舉丁覘善書法為例,因為他閥閱低賤,不被時人所看重。第五段,舉侯景入侵建業,羊侃捍衛臺城為例,彰顯羊侃胸懷偉大。第六段,舉北齊楊遵彥、斛律明月兩人對國家的貢獻為例,他們的生死,維繫著國家的興衰存亡。第七段,舉北齊張延雋鎮守晉州愛護百姓為例,後來被小人拉下來,換別人做,晉州馬上就淪陷了。

 

 

【問題與討論】

一、請問「慕賢」寓意為何?可否略敘其篇章大意並論述之。

二、墨子悲於染絲,其故安在?可否就此論述朋友選擇的重要性。

三、顏之推說「世人多蔽,貴耳賤目,重遙輕近。」可否分析這樣的心理,在選擇朋友上,或看待人物的輕重,有何影響?

四、請略敘丁覘、羊侃、楊遵彥、斛律明月、張延雋之事跡,並評論之。

五、顏之推主張「誡兵」(《家訓》第十四篇),認為家世以「儒雅為業」,反對子弟從事軍職。但本篇仰慕的五人之中,即有三人是帶兵的將領,你認為這之間有矛盾嗎?請論述之。

 

 

【延伸閱讀】

一、﹝南梁﹞顏之推:〈風操〉,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台北:明文書局,1982,初版。

二、﹝南梁﹞顏之推:〈誡兵〉,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台北:明文書局,1982,初版。

三、﹝東漢﹞徐幹:〈譴交〉,﹝東漢﹞徐幹:《中論》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台北:商務印書館,1975,臺三版。

四、﹝晉﹞葛洪:〈交際〉,﹝晉﹞葛洪《抱朴子》收錄於《新編諸子集成》,台北:世界書局,1983,四版。



[1][梁]顏之推:〈慕賢〉,見王利器撰:《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北京:華書局,2002年三刷重印),127-141。慕賢,謂仰慕賢達而虛心就教。

[2]旦暮,早晚,指很短的時間。髆,音ㄅㄛˊ,《說文》:「肩甲也」,即今人所謂肩胛骨。比髆謂並肩,指很短的距離。此謂:聖賢難得,千年出現一位聖人就已經像早晚一樣快速,五百年出現一位賢者,就已經像肩並肩一樣擁擠。古人引說此言常分別從時間的角度或空間的角度,「旦暮」是時間的概念,「比髆」是空間的概念,既然之推分別就此二者言之,則「五百年」依文理似作「五百里」為妥。

[3]疏闊:疏,少,稀疏。闊,寬。此指時間長、地域寬。

[4]儻,假使。遭,遇見。不世,不世出,不是每個世代都會出現的。明達,聰明賢達。

[5]攀附:攀援而登高;附,附著,如爬藤附著於樹。言主動積極接近他。景仰,尊敬,仰慕。

[6]戎馬:戰馬,此謂戰爭頻仍的環境。

[7]播越:遷徙流亡。

[8]值:遭、遇。

[9]神情:心性。

[10]款狎:情誼真摯為款,相處親暱為狎。指與朋友之間友情深厚往來親密。

[11]熏漬陶染:熏,煙燻,肉類食品,經煙燻之後,風味不同,經久不壞;漬,醃漬,蔬果類常用的食物保存方法。二者皆為食品加工。陶,燒土為器。染,染布。之推舉「熏、漬、陶、染」這四種活動來比喻人年少的時候受到朋友的影響。比喻有兩個面向:一、它是漸近的,不知不覺的。二、它是一旦完成,就難以改回原來的面目。

[12]操履:以手握持為操。履,踐履,行走動作。此指制式的禮節應對。

[13]較明:較,音ㄐㄧㄠˇ,較然著明,

[14]鮑魚,醃製的濕鹹魚,味腥臭。

[15]墨子悲於染絲:墨子名翟,春秋著名的思想家,主張兼愛、非攻、明鬼、尚同,思想代表著作《墨子》。墨子悲染絲,事見《墨子.所染》,墨子看到染絲的人,感嘆的說:投入墨綠的染缸,就變墨綠色,投入黃色的染缸,就變黃色。投入不同的染缸,顏色跟著變,投入五種不同染缸,就變為五種顏色。所以說「染色」不能不謹慎啊!

[16]無友不如己者:孔子語,見《論語.學而》,意謂: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之推引此語,在強調孔子知道朋友對我們學習的重大影響,才會這樣說。

[17]顏、閔:顏淵,名回,字子淵;閔,閔子騫,名損,字子騫。皆為孔子弟子,春秋魯國人,二人為孔門四科「德行」之代表。

[18]貴耳賤目:貴耳,看重耳聞傳說中的人。賤目,看輕眼前身旁的人。

[19]少長周旋:少,音ㄕㄠˋ;長,音ㄓㄤˇ。少長周旋,指從小認識交往,並且一起長大。

[20]狹侮:狎,音ㄒㄧㄚˊ,相處親暱。侮,輕視隨便。

[21]東家丘:東家丘事,見《文選》書上,陳琳〈為曹洪與魏文帝書〉:「怪乃輕其家丘,謂為倩人,是何言歟?」李善注引〈邴原別傳〉載,邴原向孫菘請教,菘認為邴原捨同鄉鄭君來詣,是視鄭為東家丘,拒不敢受。五臣注張銑曰:「乃,汝也。魯人不識孔丘聖人,乃云:我東家丘者,吾知之矣。」「東家丘」之說,先秦典籍未見,東漢魏晉之後,似頗流傳此說。

[22]宮之奇相關事蹟,見《左傳》僖公二年、五年。僖公二年,晉將伐虢,但兩國中間隔著虞國,荀息請求以名貴的車馬、玉璧賄賂虞國,虞國國君答應,而且自己請求先出兵討伐虢國。宮之奇雖然阻止,但虞君不聽,於是出兵,這次虞君嘗到甜頭。過三年,晉侯又想出兵伐虢,再向虞國借路。宮之奇認為,虞、虢兩國都是小國,脣齒相依,晉國有野心,唇亡則齒寒,絕不可再借道於晉。虞侯不聽,答應晉國。宮之奇覺得虞國再也待不下去了,攜其家族離開。那年冬天十二月,晉出兵滅虢國,軍隊回國途中,紮營於虞國,順道偷襲,就一起滅了。

[23]用其言,棄其身:用言棄身,事見《左傳》定公九年傳。春秋末,鄧析在鄭國制定〈竹刑〉,主張刑罰條文應該公開,引起貴族大夫不滿。後來鄭國執政大夫子大叔卒,駟歂嗣其位,次年殺了鄧析。駟歂雖殺鄧析,而不得不用其《竹刑》,君子以為:不忠,所謂「忠」,用其道,不可棄其人。

[24]刑辟:刑罰。指國家對犯罪者的制裁。

[25]孝元:梁孝元帝,蕭繹,梁武帝衍第七子昭明太子蕭統、簡文帝蕭綱之弟。天監七年(西元508年)生,十三年(西元514年)封湘東郡王。普通七年(西元526),出為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著述甚夥,多亡佚,今傳《金樓子》一書,清初自《永樂大典》中輯出,也非完篇。

[26]丁覘:覘,音ㄓㄢ,此人生平史傳未載。

[27]書記:一般應用文書。

[28]軍府:指當時蕭繹未稱帝前,封湘東王,鎮守荊州、江州刺史,兼領諸州軍事時,尚在藩府,督軍是其首要職務,因而稱為軍府。

[29]楷法:楷式、典範。

[30]王褒:字子淵。祖籍琅邪臨沂人,曾祖儉,祖騫,父規,並有重名於南朝。美風儀,善談笑博覽史傳,擅於屬文。

[31]寶持:謂珍視而玩賞之。

[32]典籤:掌管地方州府議事紀錄之官員,時蕭繹尚在藩府故有此職。此職類似當今地方政府之主任秘書。

[33]蕭祭酒:蕭子雲(西元48 7年-549年)。字景喬,為南朝蕭齊皇親貴胄。

[34]比:最近。

[35]佳手:好手,今謂高手。

[36]聲問:即聲聞,謂良好的聲譽。

[37]尚書儀曹郎:尚書省-殿中尚書-儀曹,掌管宮殿中相關吉凶禮制。

[38]晉安王侍讀:此依時間推論,此晉安王當指梁敬帝蕭方智。方智,生於梁武帝大同八年(西元542年),字慧相,元帝繹第九子。太平二年(西元557年),陳霸先篡位稱帝,國號「陳」,方智被殺,年僅十六。此當蕭繹以丁覘才學兼優,因此請他擔任第九子之侍讀老師。

[39]西臺:謂江陵。東晉司馬睿南遷,都於建業(今南京),稱政權中心的皇宮禁城為「臺」,皇宮所在地為臺城。

[40]揚州:今江蘇長江南岸一帶,南朝時治所即建康,今之南京。

[41]侯景:(?-西元552年)字萬景,北魏懷朔鎮人,景為人殘暴,猜忌無信,過於仰仗軍威,終究難成大業。

[42]建業:吳國舊都名。東晉元帝司馬睿南遷,以吳國舊都再奉社稷,避晉愍帝諱,改名建康。

[43]臺門:臺城進出之門。建康除臺城之外有東府城,兩城相鄰。時羊侃死守者,梁武帝所居西府臺城。侯景入建康,居東府城。

[44]草擾:混亂失序。

[45]太子左衛率:官名,掌東宮兵仗羽衛之政令,即太子侍衛長,掌管東宮諸曹號令。

[46]羊侃:字祖忻,(西元495549),泰山梁甫人。少而雄偉,膂力絕人,雅愛文史,博涉書記。大通六年徵為太子左衛率。太清元年(西元547)徵為侍中,二年復為都官尚書,時侯景兵反,侃適在城內,都督城內諸軍事,其間長子鷟,為景所獲,執來城下要脅之,侃不為所動,反而引弓射之,忠公體國,令人動容。是年十二月,遘疾卒於臺城內,時年五十四。

[47]東掖門:東側門,古代宮殿中旁門為掖門,如人之臂掖,在正門兩側。

[48]部分經略:部分、經略,都當動詞用,謂部署處分、經營策畫。

[49]此謂侯景來犯,自太清二年十月兵臨城下,至十二月(羊侃遘疾卒),近百日之間。

[50]相去如此:謂相去如此之遠。依上下文意,指能力與胸懷。城內四萬多人,王公朝士百餘人,都不如侃一人。

[51]巢父、許由:相傳為中國上古唐堯時候的隱士。巢父,不知名姓,山居不營世利,年老巢居樹上,時人稱為「巢父」,與許由為友。許由,字武仲,陽城槐里人。堯聞其賢名,要禪讓君位給他,他逃到潁水北側、箕山腳下農耕而食,堯又請他做九州長,他就跑到潁水邊洗耳朵,表示名祿之言玷污了他的耳朵。

[52]此段引文略見《晉書》卷五十二〈華譚傳〉。

[53]懸:懸殊。

[54]齊文宣帝,高洋(西元529559年),高歡之次子,高澄同母弟。高洋廢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西元550年),自立為帝,改元「天保」(西元550559),國號「齊」,為北齊開國之君。

[55]略無綱紀:謂全無紀律,一切全憑高洋一人好惡裁處。

[56]楊遵彥:(西元511560年),楊愔(音ㄧㄣ),字遵彥,弘農華陰(今河南省靈寶縣)人。曾祖楊真,清河太守;祖父楊懿,廣平太守;父楊津,魏司空;伯父楊播,魏華州刺史;伯父楊椿,魏太保。楊氏自五胡亂華以後,累代仕於北朝,以忠謹稱於當世。一門四世同居,家甚隆盛,為北朝漢姓大族。

[57]清謐,清靜安寧,安靜無聲為「謐(音ㄇㄧˋ)」。

[58]晏如:安然平和。

[59]孝昭,高演(西元535年-西元561),字延安,高歡第六子,文宣帝高洋同母弟。

[60]斛律光515年-572,字明月。父斛律金488年-567,朔州敕勒部(今山西朔州城區、平魯區一帶)人,因為佐助高歡,帶領家族進入北齊權力核心。

[61]折衝之臣:折,从斤斷艸,謂以斧斬斷之。衝,攻城之車梯,高或百尺。折衝,本指砍斷車梯,阻斷敵人進攻。後世引申為戰勝敵人之謂。折衝之臣,謂克敵制勝股肱之臣。

[62]將士解體,謂軍心渙散,各思後路,不再上下一體為國盡忠。《北齊書》卷十七斛律金傳,史臣評光云:「世亂才勝,詐以震主之威;主暗時艱,自毀藩籬之固……內令諸將解體,外為強鄰報仇。嗚呼!後之君子,可為深戒。」

[63]關中:即北周、隋建都所在長安。

[64]萬夫之望:萬人所瞻望。

[65]係:同繫,綑綁。

[66]張延雋:史傳未詳。

[67]晉州行臺左丞:晉州,傍汾水,位於山西省西南角黃河東岸,西岸即北周領地。為北齊與勁敵北周之最前線。北齊設晉州行臺,治所在平陽(今山西臨汾市)。行臺,是魏、晉至金代,尚書省在外設置的臨時性分支機構。「臺」指在中央的尚書省,出征時駐行在當地設立的臨時性機構稱為「行臺」,又稱「行尚書臺」或「行臺省」。高歡專政北魏末,曾擔任大行臺,長駐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行臺下或設僕射、尚書、丞、郎,以佐助行臺首長。

[68]匡維:匡正維護。

[69]鎮撫疆埸:鎮守邊疆安撫百姓。埸,音ㄧˋ,邊疆國界。

[70]隱若敵國:隱,威重,謂有威望有分量。指張延雋在晉州頗有威望,得民愛戴,安內攘外,如同獨立的國度一般。

[71]遷之:指把張延雋從行臺左丞的位子拉下來。此事始末史傳未詳,之推同時人或有耳聞。

[72]周武帝於建德六年西元577年)正月,入北齊首都鄴城,二月,北齊諸行臺州鎮皆降。晉州淪陷開啟北齊亡國之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