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態觀察 引論 陳政彥撰
在文明初啟的古代,或許出於敬畏,懵懂無知的人類對天地草木與生靈萬物總懷抱著敬意,物我和諧是被歌頌的美德。但是時序進入現代後,一切都變了,科技發達讓人類自命為萬物之靈,天地與動物們被褪去神秘色彩,都變成等待開採的資源,用來滿足人類無止盡的慾望黑洞。
什麼時候開始,野地裡再也看不到欣欣向榮的生機,空氣、海洋等各種污染滅絕了許多物種,大自然也開始反撲人類,地震、海嘯、洪水等災難不斷。到現在,我們才警覺人類的地位在萬物中並非高高在上,我們人類此一物種的命運,也與地球上所有生靈的未來緊密聯繫在一起。唯有瞭解尊重所有生命、維持生態平衡的必須性,我們才有可能繼續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要實踐這種決心不妨從生態觀察開始做起吧!觀察生態首先要有細膩的觀察力,要能分辨大自然中的各種物種。識得蟲魚鳥獸草木之名,豈非學問。李世民的〈秋日即目〉將秋日所見風景娓娓道來,將個人愁緒寄託於秋天夕暮的自然懷抱中;周亮工的〈相思鳥〉細筆勾勒養相思鳥的趣味,人同此心,物同此理。相思鳥的恩愛依戀,與我們親人愛侶間的不忍暫離,難道有所不同嗎?最後廖鴻基的〈鯨〉寫漫長捕魚歷程中只與鯨魚相遇三次,不論是生是死,與另一頭雄偉生命近距離接觸的悸動,提醒了廖鴻基也提醒了我們,人類在自然生態中存在的真正位置。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