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災吟百三十二韻並序                 李德和

【選文】

    昭和十六年[1],歲次辛巳,臘月十七日寅刻[2],諸羅一帶,地忽大震,鲲身[3]簸蕩,幾欲翻騰。眾生由夢中驚起,駭然奔竄。時遍地顫動,立足不牢,逃避無處,惟有聽天由命,死生置之度外已耳。震後寒家老幼幸無恙,但家屋器物破壞而已,亦不幸中之幸。此番震災,嘉義、新營二處為最甚,計死傷千餘人,家屋倒壞大小計六萬六千餘棟,誠為近代稀有之浩劫。目擊心傷,因作長篇,聊當哀吟。

 

浩劫幻諸羅,瘡痍滿桑梓。天災降頻頻。將席猶未幾。臘望後二朝,地軸再奔駛。板蕩迫歲除[4],不能備蜡祀。鯤身幾宕翻,疑欲化鵬徙[5]。或謂金蛇行,歲恰逢辛巳[6]。寅刻黑宵中。群動酣睡裡。大地忽簸揚,駭然生不意。驀地起風波,狂囂及犬豕。驚破黑甜鄉,愴惶不及履。急遽避中庭,抱孫幼女。危機一髮間。狼狽出堂所。狂呼妹姪兒,舉家幸皆致。激震尚連催,魂飛魄散褫[7]。立足既不牢,死生度外置。記得狂奔時,有物墜背趾。簷瓦如彈飛,險遭破頭耳。身如坐搖籃,蟄伏猶頹倚[8]。四鄰忽悲鳴,遍地哀聲起。東鄰弟呼兄,西鄰妹哭姉[9]。南宅祖啼孫,北宅父哀子。地覆與天翻,身命同螻蟻。悽戚不忍聞,激震方漸已。驚魂雖略定,燈滅難顧視。生命幸猶存,奚論物與器。手電一線光,門外覘[10]案几。縱橫修羅[11]場,傾頹且披靡。房屋破不堪,陶器皆粉碎。錦瓶幸無恙,寶物神佑似。咄嗟東方白,相見顏皆紫。彼此慶重生,翻為悲傷死。死傷計累千,悽慘不能擬。回顧震災前,堂皇諸廟寺。翹脊龍鳳姿,一震皆顛簸。壯大泥金身,頭破腹露骩[12]。敗瓦與頹垣,交通為障抵。屋破巢已傾,重整夫豈易。收拾已無方,傷心姑放棄。劇憐無家者,徬徨失故址。寒雨迫交加,哀鴻滿地是。小林前督憲[13],飛電問安否。幾位將軍家,前後馳尺鯉[14]。顧我一布衣,感激蒙掛齒。戚友信紛紛,遠近勞緘寄。龜裂處噴沙,蜿蜒接郊屺[15]。都市成廢墟,天幕連綿峙。救助急集團,衛生赤十字[16]。痌瘝[17]濟同胞,黽勉勤奉仕。人存砥礪心,眾擎誠易舉。資材集五州[18],群力振廢弛。弱質雖裙釵,未敢辭勞勩[19]。警戒各機關,防衛若堅壘。餘震尚頻頻,孩童膽碎矣。招彼左右鄰,我室暫栖[20]避。雨露既無虞,寢食聊可敉[21]。獨飽心何安,同餮[22]分粒米。恨無千間廈,難民同覆庇。當局策復興,總督親蒞止。救恤賜巨金,愛心同怙恃[23]。運賃命減分[24],謳歌揚[25]施。吁嗟阿里山,隧道五四阯[26]。陷落剩十餘,塔峯削平地。笋剝玉峯腰,祝峯猶弄傀[27]。關嶺溫泉鄉,大水忽涌瀰[28]。麟屏風動石[29],衝霄如片紙。千載落不來,今竟躍入洧[30]。十丈石弄岡,摧墜如折矢。番路聞臭腥,樹葉俱如燬。崔嵬[31]半天巖,巖壁作片毀。觸口瞻紅光,驚疑燒山茈[32]。霹靂嚮如雷,恍怫爆彈哆[33]。聞是堀[34]坔山,轟遷三四里。山連屋床飛,床上人如豸[35]。出戶被湮埋,百無一生理。中有石觀音,跏跌落溪底。橫截澗水流,閘堤長邐迤[36]。谿谷塞崗陵,聯絡成湖沚。蓄水百丈深,容積千甲許。汪洋草嶺湖,巨浸相鄰比。石油忽湧出,地力不思議。真箇大自然,不費一工使。點綴新高山[37],面目増麗綺。錦上更添花,巨靈闡幽秘。國立大公園,天造全境美。縱然景倍佳,災祲[38]甚福祉。人物供犧牲,天不諒人只[39]。回憶丙午春,(明治三十九年),一震山形異。古屋未更新,全市成廢坻[40]。繼震庚午冬,(昭和五年),時恰值冬至。湯丸不及搓,萬民皆竦跂[41]。乙亥清和期,(昭和十年),三震重倍蓰[42]。震源在竹州,餘波及嘉義。死傷十萬餘,災情猶牢記。重輕雖懸殊,罹災同彼此。墨氏兼愛心,原不分人己。何況咫尺間,痛癢關鄰誼。驚弓鳥尚飛,四震忽重累。命存膽猶寒,那堪重屈指。今我罹重災,餘震應及彼。雖曰非中心,相距亦孔邇[43]。狐死兔興悲,同情亦應爾。義粟與仁漿,厚惠蒙賜予。昔震陷低邱,今番移峻[44]。大澤障不流,龍蛇資盤據。雖固比金湯,須防出柙兕。倘遇雷雨期,決潰沒村鄙。一滾閘隄崩,直瀉到濁水。下流抱杞憂,人心常惴惴。若能制機先。氾濫或可弭。洶洶鑒前車,忍待自傾圮。援手苦無方,微力引為恥。轉瞬幻滄桑,循環良有以。倒海復移山,變態從茲始。蒭狗及蒼生,淘汰同敝屣。震力大如何,於茲可懸揣。怪底眾災黎,迄今猶畏葸[45]。草木動風聲,夜驚不成寐。或於露庭中,脫身張幕備。或竟遷遠方,華堂生荊杞。弦歌寂無聲,鳥鳴音變徵[46]。慘狀動宸襟[47],錫帑[48]頒恩旨。浩蕩感皇仁,雨露廣沾被。浃髓與濡肝,頌聲遍鄉市。曠古未曾經,千秋留災史。末俗競浮華,從茲戒奢侈。督府查震源,或有防止技。洗練心與身,回天或可企。造物有輪迴,劫灰揚逆旅[49]。除夕念在茲,何心醉綠螘[50]。目擊而心傷,執筆因作紀。我歌震災吟,詩成猶酸鼻。深祝化鵬鯤,勿更思揚翅。辛巳除夕作

(摘自李德和)

 

 

【作者與賞析】

李德和(西元1892年-1972年),字連玉,號羅山女史、琳瑯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等,是雲林縣西螺望族後裔,父親為清代水陸都督李朝安將軍的後代李昭元。生於清領時期之末,長於日治時期,卒於戰後七○年代的李德和,幼年時由父親親授漢學,同時又進入活源書房讀書五年,奠定了深厚的漢學根基。其後又接受現代教育,在西螺公學校修業四年,最後畢業於臺北第三高女,並進入公學校教書。不久便嫁與嘉義醫師張錦燦,從此在嘉義展開她的文化事業與社會參與。

婚後的李德和,一方面幫夫婿處理醫院業務,一方面協助其兄開辦助產士講習所於諸峰醫院,這家醫院便成為她傳授漢詩,成立詩社雅集之所,並名之為「琳瑯山閣」。她在詩友的交遊唱和中吟詠情性,拓展人脈,圓融通達的處事態度與積極參與地方事務的活動能力使她以一介女流之輩贏得時人稱賞,連日本總督與軍官亦與她交好。她的詩有抒情詠懷,有記事詠物,也有相當多的酬贈擊缽之作,其中〈震災吟〉一首長詩曾博得「嘉邑曹大家」的美譽。除漢詩外,她還兼擅書法與繪畫,所作草書,秀麗勁健,最愛王羲之、董其昌書風;在繪畫上亦大放異彩,作品曾入選全島書畫展覽會,以及東京文人畫展優等獎。戰後她當選第一屆台灣省臨時議會議員,親歷全省考察農業組合,並積極推廣文化建設。一九七二年病逝於日本東京。

<震災吟>一詩,收錄於李德和《琳瑯山閣吟草》一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龍文出版社,19923月,葉五四-五六)。昭和十六年(西元1941年)十二月十七日深夜發生嘉南大地震,十三天後,李德和便寫成這首一百三十二韻的長詩,將地震前後的情景歷歷描繪。詩中充份流露了詩人面對災變的情感體驗,同時出以人道的關懷與理性的觀照。從地牛翻身瞬間的驚怖狂奔、四鄰的哀鴻悲鳴,到面對房屋破敗、廟宇頹敝的徬徨無力,顯示地震的猛烈與人類的渺小。不過詩人畢竟是敏銳多感的,親友的問訊平安、各方衛生救援組織的進駐,使詩人在感恩之餘不忘貢獻一己之力,將住屋提供為災民避難所,分糧米,共患難。當然,詩人也會把視野擴及地震後的大自然現象,從阿里山隧道地基下陷、玉山岩塊層層剝落、關仔嶺、番路、半天巖、觸口等地的斷垣殘壁,到堰塞湖的美景成形、石油的地底湧出等不可思議的自然奧秘,其中有著詩人對天人關係的省思。最後,詩人不免憶及從明治三十九年至今的四場大地震,此一震災簡史的書寫其實是詩人的未雨綢繆,既然天災不可免,那麼就盡盡人事,防患於未然,將傷害降至最低,「若能制機先,氾濫或可弭」這是詩人在劫後餘生之後的悲憫期待。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詩人感受到來自政府日本統治者的救助與用心:「當局策復興,總督親蒞止。救恤賜巨金,愛心同怙恃。運賃命減分,謳歌揚愽施」、「慘狀動宸襟,錫帑頒恩旨。浩蕩感皇仁,雨露廣沾被。浃髓與濡肝,頌聲遍鄉市」,儘管這可能是皇民化政策下的思惟,但亦說明了政府的及時救援最能贏得人心,也是最佳的政績表現。

 

 

【問題與討論】

一、李德和在〈震災吟〉詩中如何傳達人道主義的關懷?

二、請回憶親身經歷的地震,有哪些情感經驗或觀察,能與〈震災吟〉一詩興起共鳴之感?請討論。

 

 

【延伸閱讀】

1林玉書:〈辯閑〉詩,收入於《臥雲吟草初集》卷七,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p107-108

2、黃傳心:〈思鄉行〉,收入於《劍堂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2006年,p75-76

3、楊爾材:〈朴子竹枝詞〉,收入《近樗吟草》卷六,臺北:龍文出版社,20065月,p203-204

 

 



[1]昭和十六年:即西元1941年。那一年四月,日本「皇民奉公會」成立,積極推展「皇民化運動」;十二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參遠流台灣館編《台灣史小事典》,頁155-156

[2]臘月十七日寅刻:即農曆十二月十七日凌晨三點到五點。

[3]鯤身:今臺灣西南沿海一帶。該區內海邊緣繞著沙洲,形似鯤背浮於海上,故稱「鯤身」,根據范咸《臺灣府志》(中華書局,頁1369)的記載,臺灣府沿海有七鯤身,諸羅縣治附近有南北鯤身,其地形「宛若堆阜,風濤鼓盪,不崩不蝕,多生荊棘,望之鬱然蒼翠。外為大海,內為大港,採捕之人多居之。」

[4]板蕩迫歲除:板蕩:本指亂世,此處則指這次天搖地動的災變。迫,接近。蜡,音同柵。意謂農曆過年前逢此震災,致無法依習俗備齊各種祭品以祭祀百神。

[5]典出《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6]辛巳:因辛巳年的「巳」為地支的第六位,若依十二生肖排列,乃屬蛇,故有人認為地底震動彷如金蛇鑽行一般。

[7]褫:音同「尺」,恍神而無生氣謂之「褫魄」。

[8]蟄伏猶頹倚:意指地震發生時,人們為了穩住不倒,本能地如動物藏伏土中一般蜷縮低伏,但還是傾倒失衡。

[9]姉:音義皆同「姊」。

[10]覘:音同「瞻」,環顧觀察。

[11]修羅:又名「阿修羅」,佛教語,為六道之一。原為古印度神話中凶狠的惡神。此句意謂地震過後,大地一片狼藉,好像惡神來此破壞擾亂一遭。

[12]骫:音同「委」,骨曲也。

[13]小林前督憲:指日本第十七任台灣總督小林躋造,其任期從昭和十一年到昭和十五年。地震當年已由長谷川清接任為第十八任總督,故說「前督憲」。

[14]尺鯉:指書信。意謂幾位日本軍官快速地稍來問候的書信。

[15]屺:音同「起」,指不長草木的山。

[16]衛生赤十字:指國際性醫藥衛生組織「紅十字會」。

[17]痌瘝:音同「通潸」,痛苦之意。

[18]五州:指的是日治時期臺灣五大行政區: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臺南州、高雄州。這五州紛紛捐出物資財力,來救助災民。

[19]勩:音同「役」,辛勤勞苦之意。

[20]栖:音義同「棲」,棲身、棲息。

[21]敉:音同「米」,安撫、安心。

[22]餮:本為貪嘴之意,此處「同餮」則指同因飢餓而貪食的人。

[23]愛心同怙恃:指長谷川清總督如同父母官一般,親臨災區,捐助救難金。

[24]賃:音同「認」,租借之意。此句意指運氣好壞乃是命中註定。

[25]:音義同「博」。

[26]阯:地基。

[27]傀:即傀儡,本喻為沒有主見,甘心受人擺佈者。文中此二句意指玉山在地震時只能任憑地震的強度操縱,像剝筍子一樣,山腰岩塊,層層剝落。

[28]涌瀰:涌:通「湧」,水勢盛大的樣子;瀰,水滿溢的樣子。

[29]麟屏風動石:臺南縣關仔嶺碧雲寺附近有麟屏夕照、枕山曉翠、靈風動石等十景。碧雲寺四周古木蒼天,夕陽西下時山腳下一畝畝水田反射著麟麟銀光,從蒼茫古木縫隙遠眺,頗能興起絕塵離俗之心。碧雲寺的後山是枕頭山脈的一座山頭,山巒林木茂盛,遠處山頂上曾聳立著一顆「風動石」。

[30]洧:音同「委」,原為河川名,此處泛指河流。

[31]崔嵬:形容山勢高聳的樣子。

[32]茈:音同「柴」,山中的植物。

[33]哆:音同「扯」,張口之意。

[34]堀:音同「窟」。

[35]豸:音同「至」,爬蟲類的總稱。

[36]邐迤:彎曲迂迴的樣子。

[37]新高山:即今之玉山。日人來臺,發現臺灣的玉山比日本富士山還高,故名新高山。

[38]祲:音同「浸」。災祲,意謂陰陽相互激盪而生之氣,足以成災祥。

[39]只:音同「之」,句末語氣詞,表示決定或感嘆。

[40]坻:音同「底」,山坡之意。

[41]竦跂:原意為引領舉踵,殷切盼望之意。此處則指以忐忑不安的心靜觀其變。

[42]蓰:五倍曰蓰。

[43]孔邇:非常接近。

[44]嶬:高聳陡峭的山。

[45]葸:音同「洗」,恐懼之意。

[46]徵:音同「旨」,為五音之一,是高亢悲悽的音調。

[47]宸:本為帝王起居之宮殿,此指帝王。全句意謂地震之慘狀,撼動天皇的愛民襟懷。

[48]錫帑:通「賜」;帑,音同「躺」,指國家的財貨。

[49]逆旅:客舍也,指人生於世,匆匆如過客,故以天地為暫居之所。

[50]綠螘:指綠色的酒。螘,音同「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