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兒詩                  蘇軾[1]

【選文】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2],無災無難至公卿。

 

【作者與賞析】

蘇軾(西元1037-1101年),字子瞻,自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與父洵、弟轍,號稱「三蘇」,同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宋仁嘉祐二年(西元1057),與弟轍應試禮部,歐陽脩擢置第二名。多次被朝廷命官,復因新舊黨爭,多遭貶謫,一生坎坷。

蘇軾才華洋溢,擅長詩、詞、賦、散文、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史與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詩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是北宋傑出的詩人;又以詩入詞,開創豪放派的詞風,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長於行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為「北宋書法四大家」。

    本詩很明顯是作者抒發內心不滿情緒的詩作。

本詩的首句「人皆養子望聰明」,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願,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聰明絕頂。因為「笨」,會被人瞧不起;因為「笨」,會被別人指責、譏笑;因為「笨」,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而聰明絕頂的人,可以超越別人,可以出人頭地,可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順利、成功。

但是矛盾的是,聰明的人往往處處令人防衛,令人心生畏懼,因為聰明的人會威脅別人,聰明的人知道別人內心的想法,聰明的人知道別人的所做所為,聰明的人會把別人比下去。

本詩的關鍵在於「我被聰明誤一生」,聰明乃是人人都羨慕的,但是如果太過聰明而不知藏鋒,在行為、言語與文字上,自然容易得罪人。就聰明的人來說,有兩個可能的後果:一是看不慣別人,覺得別人「不聰明」,能力不足,卻可以身位居高位、承擔重任。二是別人不懂得自己,因為聰明,所以可以看得更高、想得更遠,但是旁人沒有你的聰明才智,不能看得高、想得遠,自然不明白你的所做所為,除了不認可你的想法、做法之外,甚至於詛咒你、排擠你。此時,聰明的人往往最孤單、寂寞。

第三句,「惟願孩兒愚且魯」,為了怕小孩重蹈自己的覆轍,怕小孩受自己承受過的苦,雖然內心希望小孩聰明絕頂,但是兩相比較之下,寧願小孩既愚又魯,如此一來就不必再受自己曾受過的苦。

    最後一句,「無災無難到公卿」,就字面上而言,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無災無難的當大官,享受榮華富貴,不像自己,四處流離顛沛。但是此句不也深刻地反映出蘇軾的真心,那些目前得道、得勢的「公卿」高官,每一個在蘇軾的眼中都是「既愚且魯」的「笨」人,即便這是事實,難免又要得罪人。

 

 

【問題與討論】

一、你會希望小孩聰明絕頂、不可一世,或平平凡凡過一生,為什麼?

二、蘇軾年少時,其母程氏讀〈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 」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 」請就程氏教導蘇軾的故事,與蘇軾的此首〈洗兒詩〉,說明程氏與蘇軾的想法。

三、〈范滂傳〉載范滂死前曾對其子云:「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請就范滂對兒子所說的話,與蘇軾的〈洗兒詩〉,說明兩人的想法。

四、陶潛〈責子詩〉:「白髮被兩鬢,肌膚不復實。雖有五男兒,總不號紙筆。阿舒已二八,懶惰故無匹。阿宣行志學,而不愛文術。雍端年十三,不識六與七。通子垂九齡,但念梨與栗。天運茍如此,且進杯中物。」同為人父的兩位作家,對於小孩似乎有不同的期待。請比較陶淵明詩與蘇軾詩的異同。

 

 

【延伸閱讀】

一、﹝清﹞馮應榴《蘇軾詩集合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二、王水照《蘇軾選集》,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1

三、徐續《蘇軾詩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0

四、陳新雄《蘇軾詩選》台北:學海出版社,1993

五、曾棗莊等《蘇軾詩文選譯》,江蘇:鳳凰出版社,2011

六、楊東聲《蘇軾及其時代》,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



[1]蘇軾字子瞻,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卒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037-1101)。為蘇洵長子詩、詞、文、書、畫均出色,為文雄渾奔放,詩亦清疏雋逸,為北派大宗。王安石倡行新法,軾上書痛陳不便,得罪安石,被連貶數州。在黃州時,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累官至端明殿侍讀學士。卒諡文忠。著有東坡集、東坡詞等。

[2]愚且魯:愚鈍、笨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chine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